老編輯針對新世相這次「知識分銷」活動說了一句妙語:「所以你們看,只要品類合適,我們都是拼多多的用戶,端著中產階級的架子,你,幾本?」(來源:三表龍門陣)
一、分銷又刷屏了
知識付費又刷屏了,和微商有點像,也和淘寶客的邏輯有點像。
這是分銷課程在2018年的第三次大規模刷屏。前兩次,分別是網易開年課和三聯文化周刊。這次,是新世相。
二、一些事實
5小時內報名10萬人,銷售流水將近400萬
7點左右首發,4小時左右被封,7小時左右微信官方公開發文表示打擊多級分銷。
當天下午,大量課程群內傳出負面圖片,大量自媒體發出負面討論,(之前網易開年運營課+三聯,即使有被封,網頁無法訪問等問題,大家也更多選擇原諒和理解)
三、類似的流程,但套路更深
活動流程如下圖(看不清的建議點大圖)。和網易開年運營課、三聯中讀刷屏等刷屏課程都類似。但套路更深。對于這類活動,更多細節分析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_,主要想說幾點。
1、這個流程很牛逼
①.流量復用:
從看見海報一直到聽課,流程中每一步都有引導分享的提示,大幅降低流量成本。
②.低成本為app引流
付費入群后,告知用戶課程只在app中更新,低成本為app帶來一批用戶。
③.更多玩法和細節,有效放大效果
a:滿萬人漲5元,使用戶產生緊迫感:再不付款,就要漲價(和早鳥票一個道理)b:分銷收益排行榜:讓收益可視化,具體到錢數,刺激用戶分銷
④.更多交互和設計細節
每一步操作,都有明確的響應和對下一步的清晰引導。
2、看起來牛逼,但實操起來,會有很多坑
①過分消耗用戶價值,造成反感
可能引起用戶反感情緒的步驟,已經在流程圖中標為橙色。當活動出現負面體驗的時候,相比打著網易旗號的“開年運營課”,相比三聯生活周刊,人們更不愿意原諒新世相。
關注公眾號+付款+下載app+轉發海報,做了這么多,回報卻很少……后續由于被封號+無法訪問等系統問題,無法獲得分銷收益,已經付出較高成本的用戶會很不爽。再加上出售課程給人感覺未必有高價值(主講人有一定知名度,但是和網易三聯還有一定差距,不足以讓網友充分信任),肯定已經有大批人投訴了(ps.被微信點名批評可能和大量投訴有一定關系)
而三聯周刊,積累了二十余年好評的老牌媒體,做分銷活動的時候,提供的是往期十年電子雜志+2018年52期內容免費讀;讓人感覺誠意滿滿。掃碼關注個公眾號,就能看雜志。所以即使服務器擁堵嚴重造成了無法訪問,用戶也很愿意去體諒。
②出現負面影響,難以控制
這次新世相貌似把所有人都引導到群里了。10w人,也就是1000個群,該如何去管理?當群內有負面信息的時候,如何引導?對于策劃者,這是個很大的挑戰,也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
靠機器是很難的,機器只會拉人,節約一些人力,但沒法做引導話題和安撫情緒的事情。我能想到的比較靠譜的方法,就是靠100-200位志愿者,每2個人管1個群的人工引導+客服,盯牢群內的動向,及時回答大家問題。
同時,這樣的群唯一的作用就是導流。很難有有效長期的互動,很難提供流量之外的價值。
③消耗品牌價值
靠一系列活動和內容,打造出文藝走心溫暖情懷的新世相,因為這次活動,帶來了多少負面評價?得到了10w付費用戶、百萬流水、新增下載若干,也得到了大量的負面評價。這樣是否值得?
這又引出了一個新話題:我策劃出來一個很牛逼的方案。但牛逼的方案,就真的對產品有價值嗎?
3、幾個小想法
a:朋友圈流量并不難撬動,只要有合適的場景和工具;人們并不缺少參與的時間和意愿。而且朋友圈流量的價值并不低,從今年的幾次分銷活動的銷量就能看出來。b:分銷和淘寶客很像像,都是cps付費,都將收益的一部分付給第三方。知識付費號稱是新生事物,邏輯和電商卻又有很多類似。大部分知識付費平臺都顯示一個比實際銷量大不少的銷售額,讓用戶有一個“已經有很多人購買”的心理好感。
(好困啊,我睡覺去了~更多問題歡迎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