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2月整體分析:
一)三個核心目標的完成情況
1. 備課(Unit8--Unit 13)完成20%;
2. 上課(Unit 7-8)語法和詞組練習未啟動,完成0%,12月把學生的課轉給新老師了;
3.? 參加年目標課,制定出2018年目標,完成100%,寫了6800多字的文章提交作業。
二)核心目標完成情況的具體分析:
1. 備課本月幾乎沒動,學生那邊的課上的很艱難,學習效果不好,老師教的東西,上課還能記得會做,下課作業又錯一大半,過一周來檢查全部還給老師。唯一令人欣慰的是考試成績倒是提高了,11月期中考試過了80分(120分滿分),學生和家長都很滿意,他們對成績還是很看重的,把它看成是衡量跟老師學習效果的重要指標。
因為12月我把手上唯一的一個學生的課轉給了新老師,本月沒再上課,加上12月要準備“跟永澄老師做年目標“的課前作業及燒腦課,12月在教學方面基本沒做什么事。主要功夫都花在學習上了。
2. 年目標課是本月的重頭戲,我把80%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在上面了,已經完成了大作業的書寫,提交了總結文章,把2018年的三個期待進行了分解,確立了子任務并把所有的人生目標都寫入了日事清。
對于這三個年期待,我還想再仔細回聽下課程錄音,看看圍繞“價值思維”是否還需要調整。有的課前作業還沒有做完,但是及其重要,必須高標準完成,那就是“我有什么?”必須從三觀上(愿景),能力上,資源和人脈上,家庭上,財務上,事業上對自己已有的積累進行梳理,看看你我有哪些成果庫,我有什么可以拿來在市場上和別人進行價值交換的?我這些年是不是都在吃老本,拼存量,近些年沒有學習成長,成長的速度太慢?看不到成長的加速度?
二、各領域情況分析:
一)? 工作上:
?12月沒有上課,全力準備“2018年年目標制定”這一件事。
參加了三好網的一場面試,沒有通過,因為沒注意師生的互動,這方面是需要引起重視,在試講前對方就特別強調這點,但是在講課時還是忽略了,忘記了試講的主要目的,除了知識點的澄清外,更看重老師的溝通和組織能力,不能只顧自己講,要以學生的實際掌握為準,需要雙方的交流和互動。這是個教訓。黃金思維圈出處都會用到。做一件事之前先問目的?根據目的定方法和手段,不要盲目上手段和方法。
二)學習上:
1. 完成《意志力》復盤文章的書寫。寫了一篇4600多字的總結文章。
這是《意志力》共創活動結束后的衍生活動,由永澄老師發起了“挑戰意志力30天”的活動,我選取的挑戰內容上書寫30天的教育類知識卡片。我在活動開始前參加活動最后得到的結果沒想很清楚,通過活動想獲得什么心理表征沒有深入思考,總之對活動的意義不是很明確,只是覺得非常重要,要挑戰下自己的意志力。
所以當30天挑戰結束,我也順利完成了挑戰任務,活動組織者說要寫一篇總結文章是,我感到比較意外,也比較茫然,不知道該總結些什么,因為每天寫卡片,像是在完成任務,沒有對卡片的意義和目的深入思考,所以到最后沒東西可寫。最后是硬逼著自己才寫了一篇內容還算豐富的文章。
這事給我一個教訓:凡是參加活動或做任何事,都得事先想清楚做事情的目的和最終的結果,在你的頭腦中構建出最后目標實現的畫面出來,然后通過實踐驗證你的假設是否與實際情況吻合。有哪些不一致的地方?為什么不一樣?獲得什么啟示和認知上的更新?
2. 參與“跟著永澄老師做年目標”課程,并完成課前和課后作業。
我對這個做年目標的課程給予了最高程度的重視,投入了最大程度的時間和精力。最后完成了一篇6800多字的總結文章,定出了2018年的三個核心目標和全年的其它目標,并轉入日事清進行管理和推進。
課前作業還有一部分沒有完成,還需要梳理“我有什么?”,找準自己的定位,課堂上的內容我還需要重復回聽,有些理論部分還沒有透徹理解。接下來就是按照永澄老師的套路來制定一季度目標和1月目標。
3. 參與抄寫“個人成長操作系統框架圖”100天的活動
這個活動目前在穩步推進中,已經抄了22張模型圖,對框架圖的內容已經了然于心,非常熟練了。這個圖對我們以后做選擇做決策以及做目標都很有指導意義。
下一步我要繼續抄摸,把里面的關鍵詞和關聯打通,能用自己的話解釋,并將模型圖的原則方法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去,產生新的成果和假設。
4. 參與永澄老師公眾號留言活動
本月,永澄老師公眾號開始圍繞“世界觀”展開一系列文章的書寫,文章直擊底層邏輯和三觀體系,我覺得必須跟!必須把“世界觀”這個核心假設的內涵搞懂,我們做任何事才不會偏得太遠,高效成長才有可能。目前我已經寫了11篇留言,有10篇被選為精選留言得以上墻。
5. 參與《思考,快與慢》共讀
這個活動我也予以了高度重視,目前沒有落下一場共讀,后期不斷有新的小伙伴進來,他們很積極地貢獻了各自的作品和觀點。這本書理解難度極大,但把它啃下來,具有復利和邊際成本遞減的價值,對我們今后的判斷和決策起了不可估量的指引作用。必須高質量地完成每次的共讀任務,積極思考,參與討論和反饋。用幕布和框架圖來解釋書中的每一章節,不留疑點。
6. 閱讀《系統之美》,寫知識卡片
這本書是永澄老師極力推薦的,我們要有初步的系統思維和價值思維,就從這本書入手。我們碰到問題感到無從下手,不僅沒解決問題,反而因為某個行動牽扯出更多的問題,焦頭爛額,是因為我們始終只在小系統里打圈圈,層次太低,沒有挑出系統看系統,沒有找到系統內問題產生的根源,就是抓手問題。這本書我因為忙于寫年目標作業而好多天沒看了,需要啟動看起來。
三)家庭上
1.? 跟媽媽商量去深圳租房過冬的事
這個事也花了我不少時間和精力,先在網上下了幾個租房的app,基本了解了深圳租房的行情和價位,把一些準備工作都做了(資金預算),總的思路是先在民宿里住下,慢慢找合適的出租房子。
2. 打印了爸爸報銷醫療費的發票
?爸爸這次看病花了不少費用,醫療費報銷手續繁多,最后終于搞定了,就等著醫保局來電話了。通過這件事,我得出個教訓:流程多的事情,一定要先把最終的目的和最終呈現的結果搞清楚,這樣中間環節的每一步才明確要做到什么樣,拿到什么結果,否則就會反復三道跑幾遍,浪費時間。
四)社交上
本月我擔任了一次青蛙小組的值日生,檢查小組成員的晨間思和晚間顧,通過檢查發現一些問題,我一一把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通知了群里的小伙伴們。問題多半是日回顧提交的模板不規范,填寫的位置不固定統一,給檢查工作帶來很大麻煩。我在三天的之日時間內共花了11小時在檢查和溝通上,還是有一些小伙伴不理解:為什么要大家模板都寫一樣的?認為在模板形式上太繁瑣,太耗費精力不值得,應該把時間花在內容的書寫上等。最后,我跟劉萍組長協商,決定只檢查是否打卡,不檢查打卡內容了。
三、問題分析
一)本月我最大的問題有兩個:
一是在做事上缺乏“價值思維”:
即沒有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對自己最有價值的事情上,而是放在低價值的事情上,導致自身的價值積累不夠,全身的力量沒打在一個點上。沒有找到系統內的抓手,實現少做多得。在不值得花時間的事情上耗費太多時間,擠占了用于創造價值的時間。
二是項目管理能力非常缺乏:
每當一個事情由多個任務組成,有多個環節時,我總是瞎忙,沒有頭緒,往往一個任務還沒想清楚結果就去做了,最后做出來的成果對方并不滿意,需要重新溝通達成共識,一個事通常要跑幾遍才做到安排任務的一方滿意,效率太低。
再就是某個復雜任務,還沒有把整個流程梳理清楚,戰略上還沒理清頭緒,就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和好奇,急急忙忙去做,對任務的完成沒有標準和邊界,并感覺想做多久就做多久,辦事效率低,時間利用率也低。沒有注意投入產出比。
?
二)問題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方案:
1. 問題產生的原因有:
- 平時對一些重大問題缺乏思考,如三觀,我的人生目標,我的愿景,我實現目標的路徑等缺乏戰略性的思考,在低層次上努力。
- 自己的目標管理體系有問題,因為沒有深入思考人生的終極目標,也就沒有考慮每一階段的戰略,不知道每一階段該重點做什么,都是憑一時興趣和拍腦袋決定的。每年的目標與人生終極目標脫節,各自分散,沒有關聯。
- 思考力和系統思維的能力缺乏,見樹不見林,跳不出自己原有的小系統,眼光太窄,視野和格局太小,看不到全局和整體,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重要事情上卻沒有足夠的投入,成長緩慢。
2. 解決方案:
- 需要養成任何事之后都要反思復盤的能力,每天寫晨間日記,就當天的發生的是進行深刻的反思,按照“黃金思維圈”的模式從上自下地把事情的意義,結果和步驟搞清楚,不盲目行動。
- 找導師,我在思維能力上要跟永澄老師學,每天看他的日更,寫感受寫留言,把自己對老師文章中講的原則應用到自己的生活案例中去驗證,然后形成自己的假設再去指導今后的生活工作,這樣不斷更新自己的假設系統,才能做高概率正確的事。
- 加入高勢能團體,與積極主動的同頻小伙伴鏈接。互相吸取能量,互相學習借鑒成長。
四、一條感悟
提升思考力,圍繞“價值”做事情,在戰略上要勤奮!
?
五、下個月的主要安排
1. 安排好行程,和媽媽去深圳租房過冬。
2. 繼續完善更新2018年期待,制定一季度和1月目標并落實推進。
3. 嘗試重建GTD系統并確保穩定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