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每次回鄉前一晚,都習慣性失眠。2017年5月3日,凌晨五點多起床,從張公嶺麥子園出發,走路坐車。提著拜托同事從南京飛回來的咸水鴨,在長沙大道大橋東“雨花大道加油站”(運達廣場對面)躲雨。遇一與母親年齡相仿的阿姨朝我示意,問我是坐車回家么?我應了說是的。跨省班車久等冇來,站那里拉開了話匣子……鄉音鄉情就在眼前啊。原來她郎家娘屋是我鄰隊劉家,是我叔伯老妹的叔伯舅媽。因行政區劃調整,如今娘家婆家合一村了。劉阿姨年輕喪夫,再續緣。夫婦倆撫養大了一親二繼仨子女……怪我離鄉太久,更怪我眼拙不識人。看來就算是親戚,久不“戚”,也成陌生人了[尷尬]。? ? ? ? ? ?
? ? ? 木剅口,在蛟子河畔這一塊,原來喊豐收,后來和西北方的衛民合并,改稱木剅口。那個年代改稱永隆,1980年代,我出生前后,又改回木剅口,屬永護片。2017年初,和北枕荊江大堤的重陽崗(舊稱沙洋)合并,統稱重陽崗。沿用撤并的木剅口村小學及村部作新村部。自此,新的重陽崗村,成為北枕荊江大堤,南依蛟子河畔,東跨熊羊公路,西抵健康渠,有二十多個村民組的大行政村。我來自蛟子河畔的老木剅口。回鄉過年的時候,聽老妹講,我們和沙洋合并噠,用他們的名字——重陽崗。從前,就是健康渠把我們連噠的。重陽崗的趙姓,和木剅口蛟子河堤上的趙姓。是遷自益陽蘭溪市趙家坪的同宗。我的二伯媽來自重陽崗夏家,嬸娘來自鄧家,原沙洋小學的鄧老師。他們不舍鄉情,我又何嘗不是?連我那八歲多的小孩,也莫不如此……
? ? ? ? 錯開五一小長假,回鄉探親。明日是老妹生日,又想起這前一日(今天),是年長我十四歲的叔伯大姐生日。還想起10年前,我們頭次通電話,我居然秒聽出是她。拿起手機找號碼,準備給她打電話。因為手機清理一遍,她的長沙號居然找不到了。打家里老號碼——空號,轉而給大姐夫打。這才聯系上。大姐五一收滿媳婦,喜得把手機和聯系方式都弄不見了……祝愿姐姐老妹生日快樂,健康幸福。同時亦祈愿親人們安好。
? ? ? ? ? ? ? ? ? ? ? ? ? ? ? 2017年9月22日整理于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