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諸葛亮《誡子書》有云:“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之前一直向往“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其實自己還沒有達到這種程度,所以當再來看《誡子書》時,發覺后面的更應該是自己該學習的,“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有時讀再多的書也是無用,沒有思考,沒有應用,那該怎么辦呢?推薦一下《我不過低配的人生》里面提到的一個讀書學習方法。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理為文用,文為理用”。
“古為今用”實踐步驟:
- 買本超薄的古先哲經典。比如《老子》,然后將它倒背如流。
- 應用。只有屬于你的東西,你才能夠隨意掌控應用。背誦方法:一天念兩次,每次各三遍。
- 讀一本現代人的《老子》釋解,推薦南懷瑾先生的《老子他說》,加深、強化理解。
- 找一本外國的當代或現代名人傳記,把《老子》的智慧套在上面。
“洋為中用”就是拿本古希臘典籍(也可以是其它的)往我們現實中套用一下,真會腦洞大開。“理為文用,文為理用”,更好理解,就是理科、文科互相應用。
舉個很實際的例子,我們小時會背許多古文、詩詞、成語,是不是現在有時說話、寫作就會應用上了呢?
總之,不是我們不用,有時是我們大腦里面的東西太少,或者不知道如何將其串聯起來。上面的給了我們非常好的學習方法,接下來就是用實際行動去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