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小魚
昨天,有親戚在群里@我,問怎樣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巧的是,我一位表弟媳婦也在前兩天的晚上10點多,跑到微信上著急地問我:孩子作文寫不好,導致語文成績老被拖后腿,怎么辦?
隔著屏幕,我都能感覺到兩位媽媽那滿滿的焦慮。
01
我的對門是一家三口。父母是一對老師,男老師教初中數學,女老師教高中英語,孩子讀高二。
做家長的都知道,身為老師,尤其是主科老師,其實很辛苦,幾乎每天都是披星戴月的早早出門、深夜才歸。
為了輔導孩子學習,兩位老師達成共識,夫妻倆一人一晚輪流陪孩子學習,每晚都要陪到11點多才能休息。為此,鄰居女老師甚至主動找到校領導要求將自己的崗位從高三調到課程不是太緊張的高一。
作為鄰居,我都能感受到這對家長的累。其他鄰居也都認為他們為了孩子“太拼,太不懂得放手”。
想想看,都已經是高二的孩子了,早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學習能力了,這時候還要一天天地緊盯不放,試問:孩子上大學了怎么辦?父母是不是也要跟去陪讀?
我妯娌是本地重點高中的老師,她就曾多次評價過本地一所老牌實驗初中,一所私立初中兩所重點初中學生的差別。
妯娌說,兩所學校同樣的尖子生,以同樣的成績考進本地重點高中,往往不到一個學期,兩校學生學習能力的差距就顯示出來了:老牌實驗初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強,所以尖子生到了高中仍然是尖子生;而私立初中由于是填鴨式教育,學生缺乏自學能力,所以很快就會全面落后于老牌實驗初中的學生。
相信這種情況我家對門的兩位老師也很清楚。可是輪到自己的孩子時,他們還是忍不住“事必躬親”一口一口地“喂”孩子學習。
02
我另一位女友的做法其實很值得借鑒。
女友大學畢業后先是分配在鄉鎮中學當老師。
結婚后,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起點,女友打算將家安到縣城,可是一個沒有任何關系的鄉鎮老師想將工作調到縣城談何容易!無奈之下,女友邊工作邊學習,硬是憑自己的能力考上了全日制研究生,畢業后重新分配至縣城某職能部門,當上了公務員。
在女友的鼓勵下,她的老公辭職創業做起了老板。當公司漸漸走上正軌后,女友覺得賬目交給別人不如自己管理,便又自學起了會計,一年后成功考取了會計證,得心應手地兼起了自家公司的會計。自此,公司的財務狀況女友一清二楚,根本不怕什么節外生枝。
晚上,女友家多數時候都是這樣的畫面:女友與女兒在書房里,女友或理賬、或看書、或學習;女兒在一旁埋頭做自己的作業;丈夫則一個人在客廳或看圖紙或看書。
女友家的電視從來沒有人看,也從來沒有繳過費,幾乎就是一個擺設。這是女友與老公達成的共識: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機、不看電視、只談學習。
事實證明,女友夫婦以身作則,榜樣做的很成功,他們的女兒從小學至初中成績始終穩居年級前三。中考時以全市前十的成績被市重點高中以高額獎學金搶走。
03
我同事對孩子則是“順其自然、因勢利導”。
同事的兒子自小喜歡讀書。由于孩子的閱讀量大,而當地圖書館規定一張借書證一周只能借兩本書,遠遠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朋友便與妻子一起到縣圖書館辦了兩張借書證。每個周末,同事都會去圖書館幫兒子還書,同時根據兒子列出的書單為他淘新書。
幾年下來,在同事夫婦的支持下,他兒子閱讀了大量的書,種類由兒童讀物到歷史讀物到古今中外名著,均有涉獵。
孩子讀過的書,也化為他手中的生花妙筆,從小學至初中,孩子的語文成績從沒讓同事操心過,始終穩居班級前列。
對此,同事感慨地說,自己就是吃虧在讀書太少(課外書),所以,一定不能讓孩子再吃同樣的虧。事實證明,他做對了。
04
其實,無論是誰,初做父母時都是沒有經驗的,大家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只要我們能掌握以下幾個原則,大概率便不會錯到哪里。
首先,我們不用表現得太過焦慮,應先沉下心來分析一下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長處和短處,然后再對癥下藥開出適合的藥方;
其次,做父母的要強化與孩子的溝通,要及時掌握孩子的想法,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放在家庭教育上,同樣適用。
第三,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中那個經常闖禍、處處與自己對著干的熊孩子,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長大,并有了自己對待一件事情的獨立思考能力。這時候,我們所要做的,根本不是焦慮,而是應該一邊做好引導,傳授給他正確的思考和學習方法,一邊微笑地看著他成長。
對于親戚在微信里問我的問題,我沒有講什么大道理,只是給她們講了上面的三個小故事。相信她們聽后一定會知道該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