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聽了覃杰老師的《寫什么比如何寫終重要一萬倍》,有以下三點收獲:
一、敢比會重要
與其費盡心思思考如何把文章寫好,不如心里想什么就寫什么。記得昨天老師還講,把你每天對別人或者員工說的話寫下來,然后整理一下就是一篇文章。
想是問題,做是答案。只要動筆寫起來,行動起來,就是進步。千言萬語不如一個字“寫”,只有寫得多了,才能發現問題,發現自己的短板,然后向他人學習,取眾人之長,補己之短。
二、如何寫
老師講了選擇大于努力,根據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正確選擇自己該如何寫。剛開始寫,需要具備三個條件:有目標、有節奏、有圈子。
有目標:每天必須給自己規定寫多少字或者寫多長時間。
有節奏:用小而美的進步迭代精進。寫作是馬拉松,不是百米沖刺。寫作比得是如流水般慢而久,而不是快而短。流水不是爭先,爭得是滔滔不絕。
有圈子:一個人可走得快,一群人會走的更長遠。一個人,不是被人影響,就是影響別人,不如走進一個圈子,找牛人互相影響,互相裹挾,互相成長。
三、寫什么,怎么寫,持續寫
寫什么,新手可以寫讀后感、寫教程等,尤其自己的經歷是最好的素材。
怎么寫,用簡潔、類比、畫面感(五官寫作法、照相機寫作法、攝像機寫作法)的寫作方法,寫文章。
持續寫,一定要堅持到底。寫作+學習,考試不用急;寫作+工作,收入多又多;寫作+經歷,打造影響力。沒有什么是一篇文章搞不定的。
用“寫作+”賦能,要賦業,不要副業,終成富業。
如果假裝讓你寫本書,寫什么?
我是一個內退的七零后二胎寶媽,每天除了帶娃就是寫作。如果出書的話就要寫自己退休后的寫作成長經歷,也許書名會是《我的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