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學習生涯規劃,從容應對“小別離”

???? 隨著《小別離》這部電視劇的熱播,“中考”、“低齡出國”、“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等話題紛紛被人們熱議。看著劇中的父母為孩子的學習殫精竭慮,也引發了很多父母對于孩子未來學業生涯的焦慮。這個世界有一種美好未來叫做“父母心中的美好未來”。在《小離別》這部電視劇中反復出現的臺詞,也是很多家長關于美好未來的底層邏輯“進不了年級前一百名,就進不了重點高中,進不了重點高中就進不了重點大學,進不了重點大學這一輩子就完蛋了……”。所以很多家長給孩子制定的目標就變成了考進年級前一百名——考入重點高中——考入重點大學——美好人生……。

????? 然而現實真的是這樣的嗎?首先這個看似環環相扣底層邏輯本身就是個偽命題,重點高中和重點大學并不是幸福人生的充分必要條件。社會在不斷地進步和多元化,而我們卻還在用“簡單和僵化”的邏輯捆綁孩子的成長。忙于隨大流跟潮流按照所謂“單一標準”的成功模板驅使孩子去追趕,讓孩子去過持續讓別人有成就感的人生。作為家長我們要對這些社會上流行的所謂“成功邏輯”保持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學些生涯規劃的知識和方法幫助孩子更好的知己知彼,制定適合自己孩子特點的成長目標,讓孩子能夠元氣十足為自己的未來奮斗和前行。

??????? 1、“三葉草”幫助孩子“知己”,開啟他們的洪荒之力

?????? 在《小別離》這部電視劇中我們能夠看到三組家庭的父母們都竭盡所能地愛孩子,可是孩子都接收到他們的愛了嗎?當他們費盡心力為孩子謀劃未來的時候,卻忽略了最為重要的一點愛和規劃都要從了解孩子開始,否則都是擰巴著事倍功半的前行。

?????? 生涯規劃“三葉草”這個工具告訴我們當能夠激發孩子的興趣,充分利用孩子的優勢,通過刻意練習不斷精進,并持續兌換價值后孩子就能形成學習和成長的正循環。就像劇中朵朵在寫小說這件事情上就形成了三葉草的正循環,感興趣—持續寫作----不斷收獲正面反饋。而方圓夫婦最需要做的是如何能夠把這種正循環遷移到其他領域,本來周佳成的英語輔導已經成功開啟了朵朵英語學習的興趣,朵朵已經開始去努力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可惜父母太急于在成績上立竿見影,人為的阻止了朵朵英語學習的“三葉草”循環。而后來朵朵和小宇備戰托福和國外中學入學考試,也是因為家長成功激發了他們的興趣,讓他們看到未來的愿景,才開啟了他們的洪荒之力。其實孩子們不怕痛苦就怕痛苦的沒有意義,不怕受累就怕累的沒有價值,家長們幫助孩子發現和培養孩子的興趣,了解他們的優勢,并及時的價值反饋,讓孩子更好的了解自我,并試著用三葉草的工具,讓孩子不斷形成興趣——能力——價值的正循環,就能釋放他們的洪荒之力。

?

?2、生涯訪談幫助孩子“知彼”,引領他們前進的方向

???????? 我們發現很多家長也和《小別離》中的家長一樣,在孩子的成長過程對學校有一種“托付心態”,我只要完全配合學校督促孩子好好學習一切為考重點學校而努力就可以了。我們對于孩子未來要面臨的學業環境和職業環境大都來源于自我過去的經驗或者他人只言片語的碎片化信息。可是家長們有沒有想過“你以為的你以為,真的是你以為的你以為嗎?”就像文潔在劇曾經很自信的說“我考過中考和高考并且考的很不錯,我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可是你十幾年前的成功經驗真的還適用于現在的孩子嗎?我們拿著十幾年前的地圖,怎么能幫著現在的孩子指引前進的方向呢?

???????? “人——事——網——書”是我們和孩子一起了解他們即將要面對的外部世界的途徑。而家長們往往習慣從網上或者書上找答案,可是網上的信息紛繁蕪雜、真假難辨,書上的信息也多有時滯性。因此假設你準備讓自己的孩子出國讀大學,最佳途徑不是問百度或者從《哈佛女孩劉亦婷》等類似的書中找答案。而是應該力所能及找幾個和自己家孩子情況類似,比自己孩子早2-3年出國讀書的學生那里去咨詢,詳細做生涯訪談了解國外學校的具體情況、他們招生的具體要求及未來學業發展需要的具體事項。由此可見《小別離》中的周佳成并不是朵朵適合的訪談對象因為她們年齡差距較大、本土學生的學習經驗和作為國際學生去留學的朵朵還是相差甚遠的。在孩子成長的各個關鍵期和轉折點家長都可以試著“跟人學”的方法找到“圈內人”、“當事人”做深入的生涯訪談,幫助孩子了解真實的學業環境,這樣孩子才不會“霧里看花”,而是能刷到真正有含金量的“經驗值”,引領他們前進的方向。

3、制定合理的生涯目標,和孩子一起揚帆起航

?????? 家長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孩子才是自己這架飛機駕駛員,父母是坐在副駕駛位置上的人,我們是協助孩子來駕駛飛機,而最終起關鍵作用的還是孩子自己。我們既不能放任孩子的成長,也不能代替孩子的成長,我們只是陪伴孩子成長的人,是個用愛陪跑給孩子力量的人。我們必須尊重孩子的夢想以及他們期待成長為的樣子,和孩子一起共同制定成長的長期目標、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來一場生涯幻游,腦海中去構想一下當孩子30歲時樣子?雙方真誠溝通彼此的期待,在尊重孩子的意愿同時給出合理的建議。我相信可憐天下父母心,很多家長都和《小別離》中的父母一樣把“希望孩子是個快樂和健康的人”作為長期目標。雖然家長們的長期目標一致,但是實現路徑卻可以各有不同,短期目標和中期目標也可以因人而異,特別提醒在制定目標的時候,要量力而為,沒有必要向劇中琴琴媽媽那樣孤注一擲,如果完全犧牲父母的幸福,孩子在前行的路上始終背負這份情感的重擔和愧疚,她也很難真正的幸福。因此適合的能負擔的才是最好,成功和幸福沒有標準化路徑,每個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長為幸福快樂而成功的人。

????? 相信一千個人看《小別離》,會有一千種不同的領悟。在這場漸行漸遠的送別中,希望更多的家長學習一點生涯規劃的理念和方法,讓我們更好的去陪伴孩子,讓我們的愛成為補藥而不是毒藥,讓這場青春的別離能夠從容而溫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