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佛家和道家思想影響的我,以為自己不會受小小獎勵的影響,然而我錯了,自從參加“早起打卡”活動之后我已經連續打卡150天,中間沒有任何中斷。打個卡都不算獎勵好嗎!但被鬧鐘叫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卡,每天打卡后還是有點小爽的。這件事促使我思考如何推動自己更加積極的行動起來。
我想到的辦法就是建立一個“個人積分系統”,把每一個自己應該做但又不會積極做的事都標上分值,放到這個系統里,這就像打小怪獸后獲得的經驗,雖然沒辦法換裝備,但的確能幫我們升級,看著不斷上漲的分值,就跟攢錢一樣爽!
我把積分系統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到點就要做的事情,我把它們叫做“有時間錨的事情”(時間錨是我造的詞,意思是以某個時間點為錨);另一類事情是我不太想做的事情,于是就給它們賦個分值,督促自己去做;最后一類就是“防非止惡”類的事情了。其實生活中還有一些事情,它們是生產性的但同時又我想做的,這類的事情我沒把它們納入積分系統,因為我有足夠的動力去做這些事,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就可以獲得快樂,而這可以看作是一種獎勵,就不用再用積分獎勵自己了。
有時間錨的事情,可以用習慣清單的方式提醒自己,這是積分系統里面的基礎分,只要努力就能拿到的部分。對我而言則分成計劃(早、晚計劃)、檢視(午、晚檢視)和打卡(早、晚兩次),看上去雖然多,但利用手機上的“行動清單”類軟件,設好項目和提醒時間,到時候點一點就可以了,都是一兩分鐘的事,并不麻煩。
不太想做的事情是拖延癥患者的重災區,對這些事情自己恐嚇自己是沒有用的,反而會造成需要另外平復的負面情緒,形成拖延的惡性循環。對這些事情應采取哄自己的方式,就是《論語》里顏淵贊嘆孔子的話“循循善誘”,就是給自己獎勵了,多給積分就是對自己的獎勵,配合記錄積分時自己夸自己,效果拔群。這里面給分可以分成計時和計件兩種,也可以結合起來就像既有基本工資(做了就給)還有績效工資(多做多得),這樣當然效果會很好。特別要說的是一些項目類的事情,就是要花很多時間在上面,這是我們生活的主旋律,是重中之重。對這些事情可以采用番茄工作法和積分系統配合的辦法,因為它們會跨天甚至跨周、跨年,計件的辦法就沒辦法使用了,因此用番茄工作法這種計時的方法,每個番茄時間(25分鐘)給25分,這分值比其它的不太想做的事情要高一些,以提高自己的積極性。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我給自己設定的每天目標是基礎分加3個番茄的分值,這樣做起來才能輕松愉快,根據“二十英里法則”不依靠激情而是持久的努力才更容易完成大目標。
防非止惡類事情就很簡單了,比如看小說不超過20分鐘、上網不超過半小時之類,這些可以配合倒計時鬧鐘來完成,做到了就給自己一定分數獎勵。這個類型并不是很重要,一般只需培養積極習慣,自然這些防非止惡類的事情就自然達成了,這些事情只要不過分可以當作必要的休息或獎勵,比如如果我做了不愿做xx事,就獎勵自己玩游戲半小時。這些只是防止過于沉迷,偶然沒做到也沒什么。
這套積分系統是個獎勵系統,其核心就是模仿游戲的即時獎勵模式,讓自己知道做了什么事會有多少分的積分獎勵,當然你可以給自己設定物質獎勵,比如如果我的積分滿20000分就給自己買個iPad之類,這樣就更有動力了,還可以防止胡亂購物后悔而剁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