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炭翁
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1]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2]。
手把文書口稱敕[3],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4]。
注釋
[1]翩翩:原意是輕松灑脫的樣子,這里指橫行無忌。
[2]黃衣使者:皇宮內的太監。白衫兒是指太監手下的士卒。
[3]敕:皇帝的命令或詔書。
[4]直:通“值”。
賞析
《賣炭翁》選自白居易《新樂府》組詩,是里面的第三十二首。
本文通過賣炭翁的遭遇,反映了“宮市”這一不平等現象,對統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有力的鞭撻。唐朝的時候,皇官所需物品由專門的官員來采購。但是,后來宦官專權,他們買東西都是強買,或以低價,有時連錢都不給。
賣炭翁好不容易存了一車炭,剛好碰到了天冷下雪的時候,本指望賣點錢換些衣服和糧食,但不幸的是,他遇到了“黃衣使者”,使者讓他把炭拉到皇宮,但皇帝的使者只給了他“半匹紅綃一丈綾”。
辛辛苦苦燒了一車炭,從山里運到長安,但只換回了“半匹紅綃一丈綾”。我們此刻一定能感受到詩人當時的悲涼心境。特別是其中一句“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與后有一句詩——“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有異曲同工之妙,養蠶的人卻舍不得穿羅綺;同樣,賣炭翁這么冷的天也舍不得用炭來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