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的高效使用方法

大腦擅長的工作

核心提示:讓大腦做其擅長的工作,不擅長的部分留給工具完成,兩者配合,神清氣爽,效率翻倍

1、

小A在忙著修改一個方案,寫到關鍵處,他想到以前他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過,但是怎么也想不起來是哪篇文章,用現在想到的關鍵詞搜索也搜不到;正在此時,領導來到小A的辦公桌前,問他上周五交代給他的一個工作進行的怎么樣了,OMG,他完全給忘記了……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焦頭爛額的時刻,無論小A為什么淪落到這個處境,從他遇到的問題中,我們可以提煉出兩個關鍵問題:

第一,信息存儲問題。對有用的信息沒有有效的進行記錄,在需要用的時候想不起來,也找不到;

第二,任務提醒問題。重要工作沒有有效的記錄和提醒方式,想起來的時候為時晚矣。


2、

如果把人類比成一臺計算機的話,那么:

人的大腦可以比作電腦的CPU(中央處理器),負責處理人類接收到的各種復雜信息;

眼睛和耳朵可以比作電腦的輸入設備(鍵盤鼠標等),負責輸入數據和信息;

嘴巴和肢體可以比作電腦的輸出設備(顯示器等),負責數據和信息的輸出。


人類和計算機類比

那么我們的大腦處理信息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

舉個例子:【伸手去拿桌子上的一個杯子喝水】,這是個多么簡單的動作就不用說了,但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大腦的實際運算過程是:

①雙眼獲取兩幅分辨率相當于由5~10億像素數相機拍攝的位圖;

②神經信號數據傳入大腦,通過3D建模以雙眼視軸計算出杯子相對于人的空間方位;

③計算出“伸手——停下——握手——拿起——移近——側翻——喝水”時全身六百來塊骨骼肌,萬億左右各骨骼肌細胞的在每一個時間點收縮/舒張的程度與順序數據;

④數據輸出到全身,喝水。

粗略一算,也有幾萬億數據量了吧,而這一切計算只發生在一瞬間,不到0.1秒就完成了,并且還不算神經傳導過程中的時間耗損。

也就是說,大腦的主要作用是負責對外界輸入的信息和數據進行高速的運算處理,這才是大腦的優勢項目

3、

那么怎樣解決“信息存儲”和“任務提醒”的問題呢?那就要借助于工具來完成,也就是利用工具構建我們的“第二大腦”。


第二大腦

信息存儲:用筆記類APP存儲信息。

工作信息:比如客戶信息、溝通記錄、思路整理等等;

素材積累:比如平時閱讀的好文章、看到的有用資訊等等;

生活信息:比如郵寄地址、駕駛證掃描件、身份證掃描件等等;

健康信息:比如自己和家人的體檢報告掃描件、化驗報告單等等;

甚至可以將你的知識體系存儲起來:比如將你學習掌握的知識存儲起來(參考我之前的文章:“從零開始一步步建立屬于你的知識體系”);

通過“標簽”和“索引”功能,隨時記錄,隨時查找調用。常用的筆記類APP包括印象筆記、有道云筆記、為知筆記等(具體用法請自行學習,不會的問百度)。

任務提醒:用清單類APP安排日程,設定提醒。

通過將待辦事項記錄到清單中,清空大腦中需要消耗精力去記憶的任務,不做的時候也不去想,這樣也能夠緩解焦慮的情緒,一舉兩得。

清單類APP,常用的APP包括奇妙清單、滴答清單、To-Do等。


期待后續:找機會詳細介紹筆記類APP和清單類APP的使用思路。

—END—

我是火華熊爸,一個35歲裸辭、從零開始打磨自己的孩子他爸,希望你喜歡我的文章。

[0003]首發2017年9月11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