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微頭條,展現(xiàn)量1000多萬,閱讀量100多萬,賺了1000多塊錢,漲了2000多個粉絲。這篇微頭條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并不是因為作者的文筆有多么好,恰恰相反,作者的文章全都是一些大白話,特別的接地氣兒,可是她寫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
作者的婆婆5年前去世了,老公和哥哥都是孝順的孩子,原本希望老人能夠搬去和他們一起住,但是老人不愿意給孩子們添麻煩,所以5年來一直獨居。
對于老人來說,最高興的事情就是孩子們?nèi)タ此o他做頓飯,陪他說說話,可是每次孩子們離開的時候,他那依依不舍的樣子都令人忍不住心底泛酸。
有一次聊天的時候,老人突然流下了眼淚,因為感覺一個人很孤單,身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所以作者給他買了一個天貓精靈,它就像一個智能機器人,可以和老人“說說話”,多少給老人帶去一些陪伴。
這個故事戳中了很多人柔軟的內(nèi)心,引發(fā)了大量的關(guān)注和討論,我也跟著唏噓不已。隨著社會老齡化,老人越來越多,其中不乏一些空巢老人和被迫分居兩地的老人。
首先說一說空巢老人,這是最近幾年才流行起來的一個詞語,主要是指那些孩子不在身邊的老人。如果只是孩子不在身邊還好一些,起碼還有老伴兒做個伴,最怕老伴兒一旦去世了,便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個人,萬一有個頭疼腦熱,連個幫忙拿藥倒水的都沒有。
朋友的父親就是這樣一個喪偶的老年人,前幾年朋友的母親因病去世,朋友兄弟姐妹好幾個,可是沒有一個人愿意把老人接到家里和自己同住,借口也是五花八門,有的因為工作忙,有的因為房子小,還有的因為自己不是老大,沒必要強出頭,以免被別人誤會有所圖。
結(jié)果有一次,老人在洗澡的時候突然犯了心臟病摔倒在地,一個人在濕冷的地面上躺了兩個多小時,這才艱難地爬到客廳自己撥打了120。雖然老人出院后,子女湊錢給他請了一個保姆,可是老人的臉上再沒有了笑容,沒過兩年也郁郁而終了。
再說一下被迫分居兩地的老人。我的鄰居有一對大爺和大媽,他們育有一子一女,當年考上大學(xué)都去了外地,后來便留在了那里。
隨著大爺大媽年齡的增大,他們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有一天大爺?shù)昧四X血栓,經(jīng)過搶救保住了命,卻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遺癥,生活再不能自理。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大媽為了照顧大爺,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骨折了,不但不能再照顧大爺,自己也開始需要別人照顧。
兩個子女一商量,一人一個養(yǎng)老送終吧。于是兒子把大爺接到他所在的城市,女兒把大媽接到她所在的城市,兩個老人被迫分居兩地。聽說臨走的時候,大爺和大媽都哭的稀里嘩啦,因為這一別,有可能就是一輩子。
人老了,總有很多身不由己,希望社會可以多關(guān)注一下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讓他們笑著走完人生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