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武器可以發生變化,但是戰爭本身卻始終以兩個不變特征為基礎,即戰略和戰術。 ? ? ? ? ? ? ? ? ? ? ? ? ? ? ? ?-------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
? ? ? ?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被認為是西方的<<孫子兵法>>,里面介紹了西方歷史上許多著名戰役,部分整理如下:
1. 馬拉松戰役。公元前490年,1.5萬波斯人對1.1萬雅典人。雅典人數量上雖劣勢,但盾牌交疊的戰術占了優勢,這種步兵方陣是一個革命性理念,個體的士兵形成團隊作戰。最終雅典人勝利。啟示:這種“聚焦”之術,也是商業突破的有力手段。
2.阿貝拉戰役。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大帝與大流士之戰。大流士以15頭戰象和200輛戰車做陣前,亞歷山大在兩個側翼安排騎兵,出奇制勝取得勝利。啟示:不拘于形式,審時調整和轉移力量。
3.梅陶魯斯戰役。公元前207年,羅馬的尼祿打敗漢尼拔和其戰象隊的一場戰役。啟示:世人只記住了漢尼拔和他的戰象。贏者只私下談笑,輸者卻占據新聞話題。
4.黑斯廷斯戰役。1066年,雙方僵持不下時,威廉改成偷襲對方的哈羅德國王。啟示:擒賊先擒王,必大獲全勝。
5.克雷西戰役。1346年,英國愛德華三世發明了英式長弓,有效抵御了法國的馬上騎兵。英式長弓比石弓快6倍,弓弩手訓練需6年。啟示:“器”的重要性。技術的進步可大大縮短成功的進程。
6.魁北克戰役。1759年,英軍側翼進攻翻越“無法攀越的絕壁”,國外版“智取威虎山”,打擊了法軍。啟示:雙方傷亡都慘重,所謂的惡戰,向來沒有絕對的勝方。
7.邦克山戰役。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中最著名的戰役。經典臺詞:“在看到敵人眼白之前不要開火”近距離的戰壕戰最終還是英軍勝。啟示:戰術再好,也抵不過數量上的絕對優勢。
8.特倫頓戰役。1776年,喬治華盛頓利用突襲和優勢兵力,打敗黑森的一支勁敵,贏得盛名。啟示:拿破侖說的:“上帝站在兵力多的一方”,自身強大,才有勝算奪勝利。
9.奧斯特里茨戰役。1805年,拿破侖打敗了俄奧聯軍。啟示:1.認真分析和評估對手2.兵貴神速。(同一時間,敵人走一英里,他的軍隊能走2英里),商機亦如此。
10.滑鐵盧會戰。1815年,亞瑟公爵在比利時的滑鐵盧利用防御戰結束了拿破侖光榮之旅。拿破侖兵力有優勢,但急于求勝,固執的正面進攻。啟示:棋手不會繼續下明顯已輸掉的棋盤。要有戰士斷臂的決心,舍棄劣勢,集中優勢。
11.巴拉克拉瓦戰役。英軍與俄軍交鋒,死傷慘重。無論是輕兵旅沖鋒還是重兵旅沖鋒,都沒奏效。啟示:硬碰硬沒什么便宜可討。
12.葛底斯堡戰役。1863年,南北戰爭中的著名一役。啟示:兵力原則才是根本原則。
13.索姆河戰役。1916年,英法聯軍長蛇陣與德軍正面沖擊。德軍第一次使用了機關槍這一致命新武器。英軍血染大地只向前推進了五英里,慘敗收場。啟示:1.新科技的重要2.50年代,電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現如今,網絡不是亦如此?
14.色當戰役。普法戰爭,拿破侖三世被德國坦克打得慘敗。法蘭西第二帝國徹底破滅,德意志崛起。啟示:狹窄戰線的深入突破,會很有效。
? ? ?戰爭是殘酷的,現實生活中的競爭亦如此,希望對在我們面對競爭時,有所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