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8點,當我踏進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就被場中身著素白漢服,面帶恬靜微笑,規行矩步,手作捧茶狀,四個或六個一組,穿梭于座位間迎賓的演員們吸引了。沒想到,這場由港澳音樂舞蹈藝術家們聯手打造的,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推廣中華經典,為慶祝澳門回歸十七周年獻禮的大型原創音樂舞劇《弟子規》,是以這么獨特的方式迎賓。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八時三十分,在悠揚古樸的樂聲中,在集誦《弟子規》總敘的舒緩柔和的女聲中,這場獨特的穿越千年的視聽盛宴拉開序幕。觀眾們被帶離現世科技的喧鬧,沉浸于千年之前的禪境,短短的兩個小時,兩地藝術家們和演員們的傾力演出,不僅以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舞蹈,重新詮釋了《弟子規》,還帶領觀眾平息日常生活的煩躁,追尋古人的智慧,追求人性至真的一面。
該舞劇由“素白清心”、“血脈相連”、“福田心耕”、“一念之間”、“家國天下”、“燃燈祈頌”等六場主題表演組成,講述少年明海穿越千年迷茫尋真的故事,明海步入歷史長河,追憶往昔走出迷津的坎坷之路,曾經的他心存雜念、棄學離群,與家人不和、爭吵不斷,離家出走后誤入歧途、迷失于黑夜,后來穿越至千年前,在《弟子規》的教導下,幡然悔悟重歸正途。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中國傳統啟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后經賈存仁修訂改編而成。《弟子規》全文可分為:“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汎愛眾”、“親仁”和“余力學文”八個部分,列舉了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當遵從的守則規范。《弟子規》全文360句,1080字,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文體方式編撰而成,其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愛。
本次由澳門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協會,濠江舞蹈團聯合主辦的《弟子規》原創音樂舞劇的演出陣容非常強大,除了邀請香港文化舞劇團合作演出外,本澳還有濠江中學、福建學校、東南學校、浸信學校,圣家學校、菜農子弟學校、嘉諾撒圣心中學,化地瑪女子學校,澳門福建少兒藝術團、澳門演藝學院舞蹈學校和中國民族民間舞等級考試(澳門中心)等十多間學校及藝術團體,超過兩百名學生參與演出,其中最小的演員才四歲。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據項目總統籌----王國輝先生透露:此劇成功公演,有賴于社會各界人士互助合作,比如送贈全場的《<弟子規>圖說》的就是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熱心人士“馮太”獨資贊助。
此次活動,不僅是推廣傳統文化的一次盛會,還是為慶祝澳門回歸十七周年的獻禮,看表演的觀眾可以憑門票領取贈送的,為配合大型原創音樂舞劇《弟子規》之舉行特別設計的首日封,澳門郵政局還在本劇公演的十二月十七日晚上七時至十時正,在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特設臨時柜臺,為市民提供加蓋『大型原創音樂舞劇《弟子規》』紀念郵戳服務。
這個音樂舞劇只在澳門公演兩場,我能有幸觀看,全賴能得到 “《弟子規》文化藝術活動籌備委員會” 秘書長歐文道先生(Amundo,2009年曾在東亞運為澳門奪得壁球銀牌),在我們學校校友會當晚送到學校,邀請老師們去觀賞表演的VIP票。誰能想到,昔日這個因未完成中文作業而曾被留堂補做的十五歲混血少年,如今剛過而立之年就成為積極推廣傳統文化的一員,曾經麥田上被守望的少年,如今也成為了守望者。
2016/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