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出門還是籠罩在一片煙云霧海中的學校,昏昏沉沉上過了兩節課后,窗外已經呈現出一片冬日暖陽的清新模樣。路上著急地趕著上課的同學,波光粼粼的湖面,和還殘留著幾片枯葉的樹木,都毫無保留的裸露在陽光下,一切都是那么清晰,仿佛那場淹沒大地的霧霾從未出現。
而那霧霾真實的出現過,我的嗓子干疼能證明,學校超市口罩脫銷能證明,我們看著遠處的風景的眼神流露的欣喜能證明,朋友圈里的濃霧還未散去,人們對霧霾的議論還在繼續……
我憎惡霧霾,而霧帶給我的感受卻是有趣的。小時候,家里沒有鐘表,什么時候起床,什么時候去上學全憑奶奶的掌控。正對著床的方向有一扇窗,其實就是在墻上開了一個方形的孔,中間豎了一根木頭,透過窗可以看見遠處的山坡,太陽每天就從那山后面爬上來,奶奶就看著窗外的景象來判斷時間。天氣晴朗時天亮的早,陰雨天天空膠著化不開,但奶奶總能精準的把握。而到了濃霧天,天與地都連成了一片,遠處的人聲似乎也消逝在一片朦朧中。上學的遲早成了一場賭博,走到鎮上看見路上沒有同學時,心跳就會加速。一般有兩種情況,有時我會孤獨的蹲在路邊等校門打開,有時我到教室時老師已經上了一兩節課了。
走在霧中的感受也是別樣的。有時會“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有時會走在一片寂靜與空白中。此時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只能看見腳下的路和路邊的掛著露珠的草,霧在頭頂,在手邊,在腳下,在一切看不見的遠方。那個無所畏懼、心智堅定的小女孩,就這樣一步一步,走向學校。
當霧不能再叫做霧的時候,我已走出那片土地,向著幼時的自己向往的遠方奔去。原來,遠方一直都在,只是被霧氣迷蒙了雙眼,摸索著一步步前進,便能到達心之所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