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一件事情 讓時間來證明
最近,對于這個“做好一件事情,讓時間來證明。”的話題,感受頗多。
為什么會這么說了?
因為我發現,絕大多數成功的企業家,或者有名的學者,都是通過做好一件事情,然后走向成功的。
比如周鴻祎先生,他是通過他高超的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他的360公司,注入了強心劑。
比如郭敬明作家,通過自己的寫作,成就了他自己。
他的《小時代》,就為他謀取了近億的收入。
還有他其他的作品,讓他長期霸占中國大陸作家富豪榜前三位。
還有很多很多的人,也都是如此。
他們其實并不是什么神仙下凡,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厲害之處,
他們只是堅持做一件事情,等著時間給他們答案。
我覺得,作為我們普通人,想要功成名就,我們也要學會用這樣的心態,去做一些事情。
你可以不斷地去嘗試,在你30歲之前,都可以去尋找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
因為在這個階段,你需要更好地認清自己,認清這個社會。
我寫這篇文章,是為了告誡我自己,也為了警醒別人,希望我們都能做好一件事情,堅持做一件事情。
那么,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說一說,我最近在堅持做的事情。
寫作,跑步,讀書,旅行,交朋友,這五件事情,可以說是我目前最喜歡做的事情了。
那么,接下來我就圍繞這五件事情,給大家聊一聊我堅持后的一些小成果。
第一,寫作。
我是從2015年7月份開始寫作的,在中途間斷了半年。
直到2016年7月份,我又把寫作這個愛好給拾起來了。
并且我發現了一個特別好的平臺:
簡書平臺。
因為這個平臺上面的寫作者,以及讀者,都是十分喜歡寫作,或者喜歡讀書的朋友。
而且,這個平臺,對于有文學功底的寫作者,可以更加快速地傳播他的文章,并且盡快取得一些小成就。
我寫了大半年,寫了40多萬字,并且得到280位關注我的朋友,以及1000多個贊,100多元的打賞……
這些只是我外表上的一個收獲。
其實,關于寫作,我內心上的富足,以及邏輯思維的訓練,結識的朋友,等等,這些才是我最想要的東西,也是我獲得的東西。
并且,由于我自己的不斷堅持,現在很多朋友,也重新拾起了多年放下的筆,慢慢地記錄著自己的生活與思考。
在這里,我想給初步寫作的朋友一個意見:
不要太著急,也不要太在乎自己文章的閱讀量。
正所謂“花盛開,蝴蝶自來”,你要做好的就是不斷地去練習寫作,不斷地反思。
慢慢地,讓寫作成為你的一種愛好。
當你寫作能力得到提升的時候,你的閱讀量,你的粉絲量,就會上來的。
如果你一開始就關注閱讀量,粉絲量,那你就本末倒置了。
第二,跑步。
其實,到目前為止,對于跑步,我也只是個菜鳥。
雖然自己已經跑了430多公里,但是跑步中的很多技巧,我都沒有掌握。
像農村里的大伯大叔所說的:
“只知道蠻干。”
對,關于跑步,我只知道“蠻干”。
不過,對于跑步,我還是有點心得,想要與大家一起交流。
在跑步之前,先給自己設定一個年度目標,或者月度目標。
然后把它細分,細分到每一天的跑步里程中。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你擁有一個驅動力,它會指引你向前奮進。
并且,我們應該注意:
每次跑步的里程數,都要緩慢地增加,而不是一下子就把自己的雙腿,給跑殘了。
跑步的時候,我們可以聽聽音樂,或者聽聽“喜馬拉雅”音頻節目。
這樣,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種放松的方式。
跑步,是最能讓人思考的一件事情。
我的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都是在跑步過程中想到的,并且很多文章的主題,也是通過跑步想到的。
對于跑步來說,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它就是可以強身健體,讓你的身體得到極大的鍛煉,進而提高你身體的素質。
雖然說,現在我們這個年紀,還遠遠沒有到拼體力的階段。
但是我們還是要把它提前練好,以備不時之需。
第三,讀書。
對于讀書,我之前也寫了很多的話題。
其實,讀書是一個人學習最廉價,也是最好的一種方式。
它可以讓你與作者隔空進行交流,并且當你認真看一本書的時候,你完全會按照作者的思考邏輯,去思考一些問題。
這一點,尤為重要。
“賣家內參”的李大慶一直都在強調:
我們人與人最大的不同,僅僅是思維模式的不同。
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按照作者的邏輯,去思考一些問題,那我們的成長,就會更為迅速了。
其實,我們很多的讀書,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我們還可以跳出這個圈子,看它的邏輯方式,看它的布局,進而學習它的一切。
我覺得,這才是讀書最好的方式,也是效果最大的。
關于旅行,交朋友,我個人覺得,還是看自己的經濟能力,以及個人的喜好。
在這里,我就不展開闡述了。
說了那么多,最為重要的是,我們要去尋找自己的愛好,然后踐行它。
起先,不用著急,慢慢地,讓時間來告訴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