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辣條”,相信每一個90后,都充滿了回憶。我們小時后就是吃著“辣條”長大的。記憶猶新的產品就是“棒棒雞”、“牛板筋”、“衛龍”,還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數不勝數。可以說是一代人的記憶。
現在長大了,吃的也少了,隨著閱歷的增長,知道這東西不能多吃,添加了大量的添加劑,對身體不好。但是我們關于“辣條”的發展史不一定了解。
在南方周末上看到一篇關于 “辣條”的文章,《辣條走紅的秘密:“現在看是一個故事,在當時就是一個事故”》。講述了李猛能、邱平和鐘元慶發明辣條的創業故事,用邱平的話說,辣條作為零食的出現是偶然的,“現在看是一個故事,在當時就是一個事故”。就是當時真實的寫照。
辣條行業從起步,到制定自己的行業標準,再到目前形成的“南玉峰北衛龍”的局面,已經走過了近20年的歷程。雖然歷史不長,但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新的食品行業在中國興起和繁榮。這個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我認為與以下三個方面有很大關系:
一、行業的領頭人及時制定了行業的標準。一個全新的行業,在起步階段,相對弱小,特別是食品行業,如果沒有一個標準,稍有不慎就會陷入食品安全的危機中去。行業內的一個事故就會讓這個行業全面陷入危及。之前的三聚氰胺事件,讓整個中國乳制品行業大蕭條就是例子,至今嬰幼兒奶粉領域仍被外資企業占據。制定行業標準雖然困難重重,但他們不懼阻力,最終在2007年制定了《湖南省地方標準(湘味面粉熟食)》,幾經修改完善,不斷嚴格要求,不斷升級,在2012年第三次修訂為《湖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湘式擠壓糕點)》。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長遠保障。
二、形成了一些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促進行業良性發展。近二十來年的不斷發展,如今已經形成了所謂“南玉峰北衛龍”的格局,就是張玉東的玉峰食品和劉衛平的衛龍食品,二者是辣條業界的翹楚,具有很大的市場占有率。
三、自動化、現代化和產品的研發投入,不斷創新,提高辣條的質量和產量。以衛龍食品為例,引進自動化車間,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有利于質量管控。讓我們知道辣條行業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小作坊式的工廠,而是具有現代化管理的氣息,食品品質更加安全可靠。不僅如此,玉峰食品還花費極大經歷投入高端產品研發,建立自己的研發實驗室,組建科研團隊,與高校建立“產學研”合作,不斷創新發展。
一包“辣條”雖小,正如一句古話所言“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辣條也是一樣,從誕生,發展,繁榮。讓我們見證了一個行業從無到有的歷程。最終這些“辣條創業者們”成功了,辣條紅遍了大江南北,也算家喻戶曉。目前雖然有很多的關于辣條的食品安全性的爭議,各種新聞報道。所謂“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企業和政府都要努力營造好的環境,治理不規范、有安全隱患的企業,促進良性發展,終將會被社會認可的。
我不是為辣條再做宣傳,只是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說一說這個行業。本身我就是學習食品的,對這個行業了解的也算比較深入吧。因此寫了這篇文章,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