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夏季,蛙聲蟬鳴,暖風高柳。在長長的假期里,以何為樂?來看看北大人為大家提供的書單吧:平等、自由、獨立、困苦……希望在這份書單中,你能在炎炎夏日里獲得清涼的寧靜與閱讀的沉思。
01-《第二性》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
……每一個作家都獨特地反映了很多集體的神話:我們一直把女人視為純粹的肉體;男人的肉體生自母親的體內,又在戀愛中的女人懷里得到再造。因此,女人與自然相關,她體現了自然:血之谷、開放的玫瑰、海妖、山曲,她在男人的眼中象征著沃土、精氣、物質的美和世界的靈魂。
她掌管著詩歌;她成為人間與彼岸世界的中介:為貴婦或為傳神諭的女祭司,做明星或做女巫,她開啟了通往超自然和超現實的大門。她注定要處于被限定的存在中;她通過她的被動性布施了和平與和諧,只要她拒絕扮演這個角色,就會被視為‘祈禱的螳螂’,吃人的女妖。在任何情況下,她都以特權的地者出現,通過她,主體實現了他自己:她就是男人的手段之一,是他的抗衡,他的拯救、歷險和幸福。
簡介:
《第二性》是法國思想家西蒙娜?波伏娃創作的社會學著作。該書被譽為“有史以來討論婦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滿智慧的一本書”,甚至被尊為西方婦女的“圣經”。作者以涵蓋哲學、歷史、文學、生物學、古代神話和風俗的文化內容為背景,縱論了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的歷史演變中,婦女的處境、地位和權利的實際情況,探討了女性個體發展史所顯示的性別差異。
02-《心》
[日]夏目漱石
世人不會有像是從壞人模子鑄出來的壞人,平時都是好人,至少是普通人,而到了關鍵時刻,就搖身變成壞人,所以也才可怕。
簡介:
《心》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它是一部利己主義者的懺悔錄,深刻揭露了利己之心與道義之心的沖突。在書中,“我”受先生之托向一位姑娘表白心跡,而“我”也愛著這名姑娘。“我”內心反復搏斗之下,終于沒有完成先生囑托,而只表達了自己的愛慕,并贏得美人歸。先生因被朋友背叛而選擇了自殺。“我”一邊過幸福的生活,一邊在自責中度日,妻子對這一切全然不如。“我”為了在歉疚中解脫,并且不使深愛的妻子察覺真相,以自殺了結。
03-《1984》
[英]喬治?奧威爾
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
簡介:
《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是英國左翼作家喬治?奧威爾于1949年出版的長篇政治小說。在這部作品中,奧威爾刻畫了一個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在假想的未來社會中,獨裁者以追逐權力為最終目標,人性被強權徹底扼殺,自由被徹底剝奪,思想受到嚴酷鉗制,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極度貧困,下層人民的人生變成了單調乏味的循環。
這部小說與英國作家赫胥黎著作的《美麗新世界》,以及俄國作家扎米亞京著作的《我們》并稱反烏托邦的三部代表作。這部小說已經被翻譯成62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3000萬冊,是20世紀影響力最大的英語小說之一。2015年11月,該作被評為最具影響力的20本學術書之一。
04-《人間詞話》
王國維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簡介:
《人間詞話》,王國維著。作于1908~1909年,最初發表于《國粹學報》。該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后,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王國維根據其文藝觀,把多種多樣的藝術境界劃分為三種基本形態:“上焉者,意與境渾;其次,或以境勝;或以意勝。”王國維比較科學地分析了“景”與“情”的關系和產生的各種現象,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造境”與“寫境”,“理想”與“寫實”等各類問題。
《圍城》
錢鐘書
有人失戀了,會把他們的傷心立刻像叫化子的爛退,血淋淋地公開展覽,博人憐憫,或者事過境遷,像戰士的金瘡舊斑,脫衣指示,使人驚佩。
簡介:
《圍城》是錢鐘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圍城》的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寫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群相。主角方鴻漸是個從中國南方鄉紳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壓力與同鄉周家女子訂親。此后,他經歷種種事端,最終的生活卻又回歸原點。像過去一切杰出的現實主義作品一樣,它沒有提供什么關于社會和人生出路的明確結論,但他描寫的生活本身,“深于一切語言,一切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