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倩倩同一批進入單位,在不同部門,碰巧分配在同一套單位宿舍,很快成為了好朋友。
作為非業務部門的職場菜鳥,我們起薪并不高,扣掉五險一金,宿舍房租,到手不到4000.我忍不住跟倩倩抱怨:“神啊,這工資怎么活。”
“不要著急,會越來越好的。”
我們在各自崗位工作,并不十分忙碌,空閑的時候,我愛逛街刷淘寶,而倩倩并不熱衷于此。她愛運動,有空就去跑步游泳。
我跟倩倩相處很愉快,唯一感覺不太好的一點,就是覺得她有點摳門。
比如:出門她總會自己帶水,從來不買瓶裝水。
一起去買水果,我會買切好裝盒子里的,吃起來多方便啊。
倩倩說:“干嘛不買沒切的,價格差很多呢。而且沒切的更新鮮。”
當然這并不影響我們感情。
工作第一年的國慶。倩倩和我談起旅游計劃:“我準備去臺灣玩一趟,做了一下計劃,請兩天假,湊齊九天,臺北、花蓮、墾丁這些熱門景點都可以玩一遍。”
“玩九天。你準備了多少錢啊?”
“差不多六七千吧。省著點花。”
“你家里給你補貼嗎?”我問。
“不用啊。我自己存下來的。”倩倩回答。
“你漲工資了嗎?怎么存了那么多錢。”
“沒有哇。我們什么時候漲工資你不知道嗎,要下一年度才會漲。”
“我們工資一樣,這半年你存了這么多?!你知道我卡里有多少錢嗎?三位數。快等不到下個月發工資了。”
“呃...”倩倩對我無語了。
“你怎么花錢的,快教教我吧。”我懇求道。
“也沒什么啊,該吃吃,該花花。可能沒有像你這樣亂買東西吧。”倩倩回答。
“亂買東西?我沒有亂買,我買的東西都是很實惠的。你上次一個包花了一千多塊,你才亂買吧。”我說。
“拜托,我一個包是花了一千塊,你數數你自己今年買的包,有5個了吧。雖說很實惠,一個兩三百,這加起來可不止我一個包的錢。而且我的包是做工很好的牛皮包,各種場合都可以背出去。你的呢,買回來背幾次就不喜歡了。白白放柜子里占空間。”
“好像也是。”我不好意思了。
倩倩說:我看過一本理財書,書里提到”拿鐵因素”,說的就是日常生活中,買水果、瓶裝水、咖啡飲料這些不太引人注意的零散花費,其實累計起來,會花掉你不少錢。
你下班回來時不時買塊蛋糕犒勞一下自己,出門從來不帶水,買水果要買切好的,每周去兩三次咖啡館,明明不愛喝咖啡,就是要去那里拍照發朋友圈。這些十幾塊,二十幾塊,看上去沒多少,累計起來,一個月也有上千塊吧。
淘寶刷刷刷,天天收快遞。你買的那些杯子盤子,好像價格很實惠,實際上用了幾次,都放在那里積灰。還有看看你買的衣服包包,過年辦年會,有你愿意穿出去的嗎。
我開始反思:“確實是這樣,難怪我總存不下錢。上次想報一個培訓班,學費3000,想著沒有錢最后也沒去。”
“不是說這些小情小趣就要完全扼殺,只是我們目前收入不高,要暫時控制。我每個月發下工資都會存下一筆錢,每一筆花費都會比較慎重。久而久之,有存款了,可以去旅行放松自己,以便更好地投入工作。也可以去學習一些新技能,作為升職加薪的籌碼,而不是天天在唉聲嘆氣抱怨工資低。”倩倩認真地說。
看著我若有所思,倩倩笑著說:“傻姑娘,現在不是在學校了,要多替自己規劃。從現在開始,好好工作,沒事跟我去運動。慢慢存錢,去參加你心心念念的培訓課。”
我深刻反思自己。
諸多抱怨,不如立刻行動。此后,開始定期存錢,謹慎對待每一筆花銷,每當想要花錢的時候,想一想倩倩的話,想一想自己的培訓與旅游計劃,認識到這又是我消費中的拿鐵因素,就能夠控制自己了。
又是一年,倩倩因工作表現出色,很快升職加薪。而我也通過培訓,發展業余愛好,也有了工作之外的收入。第二年國慶,我和倩倩相約一起去泰國旅游,我們果然都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