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對于人生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呢?按照老師喋喋不休的說辭,那就是人生轉折的最好機會;按照父母的意思,那就是必須跳過的龍門。2001年的7月,我們如約踏上高考的旅程,在縣城的地方住宿,因為也是在那里考試。那年我們十八歲吧!
對于長期只生活在鄉鎮上,很少進縣城的我們來說,這無疑就是“大世界”了,竟然體會到書本中說的“車水馬龍”,也體會到了書本書說的“熙來攘往”。只是封閉的內心,還沒有來得及去接受這個陌生的縣城中的一切,因為我們都有正事要做,那就是高考。依稀記得,我們住宿的地方是農行辦的賓館,叫做金穗賓館吧!不過,或許是因為高考的緣故,房間的確不夠用,三個人睡兩張床,已經不記得是不是有人夜里打呼嚕等細節。只是睡這種席夢思床墊,極其不適應,哪里有硬板床來的實在呢?一時間竟然搞不清,人們所謂的高檔到底高在哪里了。
為了防止我們食物中毒等意外事件,吃飯都在賓館內進行,訂餐制度,猶如現在旅游出去的團餐。不過,相比來說,比在學校里吃的伙食好很多。有菜,有湯,還有米飯,有不少的菜,像極了過年的樣子。我們圍坐在一起,不由分說,直接吃起來。當時竟然沒有刻意要照顧女同學的意思,頗有點汗顏。按照老師的安排,吃完就休息,不要出去溜達,以免任何意外事件發生。一般,我們也都照做,畢竟都是為了人生大事來的,豈能為雞零狗碎的事壞了正事呢?
當天晚上,誰能夠睡的踏實呢?我想很少有人吧!除非是已經第二次高考的。我們第一次高考的,表面上都無比平靜,內心早就澎湃起來了。明天會是如何的考題等等,想了又想。其實呢,想了也沒有毛用。只是,忍不住要去想來想去。直到大腦皮層已經鈍化,才徐徐睡去。天剛亮起來,我們基本都醒了。只有極其個別的同學,還在那里睡。
趕緊洗漱完畢,集合吃飯,集合乘車,老師點數,然后喊走。一切就是這么按部就班,一切就是這么軍事化。有班主任壓陣,有同學們配合。內心撲通撲通地在跳動,表面還故作鎮靜狀。深深呼吸,走進考場,文具妥當,準備答題。當時的7月,沒有空調,只有幾個風扇呼呼作響,還有監考人員來回走動。那時,山東實行的是最后一年的3+2模式,幸甚至哉,讓我趕上了。唯一可惜的就是數學了,考砸了,因為太簡單。
考完之后,就是漫長的等待。等到成績出來,總是歡喜和憂愁并存。考上的,沒有考上的。志愿填報成了一個再次的選擇。好的是,看到自己的成績再填報。有了底,沒了猜。該上的都上了,當然還有沒有考上的同學,有的選擇了繼續復讀,有的則選擇了另外的人生。所謂分野,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大多數人都在同一條路上,有的人卻開啟了另外的路。但是,可以想象的未來是,無論相同還是不同,總是會有交叉和相遇的時候,也即,分野之后,又會相逢,尤其是評價機制開始雷同。
比如結婚了嗎,生娃了嗎,工作了嗎……諸如此類的相同問句,再次成為曾經那年十八歲的我們面臨的共同話題。這就是所謂的人生吧!當初的不同,又再次相同了起來。無論高考那一關,你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文/王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