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天父親節,朋友圈里很多與父親有關的感人故事一再刷屏。很多人都以各自的方式致敬和懷念著自己的父親。也有很多人在這一天反思如何才能做一個更好的父親。
在大多數家庭里,父親都像大山一樣。很多父親也以大山自居,沒有與孩子過多親近。所以提到自己的父親,很多人都有一種陌生感。在很多時候,不僅是子女,就連父親們也在苦惱和后悔生硬的關系。和諧的家庭關系不需要以山與山的對立形式出現,而走進很多父親的心靈,就會發現他們有柔情似水的一面。
想起那首歌《父親寫的散文詩》,唱到了很多人的內心深處。
一九八四年 莊稼還沒收割完
女兒躺在我懷里 睡得那么甜
今晚的露天電影 沒時間去看
妻子提醒我 修修縫紉機的踏板
明天我要去 鄰居家再借點錢
孩子哭了一整天啊 鬧著要吃餅干
藍色的滌卡上衣 痛往心里鉆
蹲在池塘邊上 給了自己兩拳
這是我父親
日記里的文字
這是他的青春留下
留下來的散文詩
幾十年后 我看著淚流不止
可我的父親已經 老得像一個影子
一九九四年
莊稼早已收割完
我的老母親去年 離開了人間
女兒扎著馬尾辮 跑進了校園
可是她最近 有點孤單瘦了一大圈
想一想未來
我老成了一堆舊紙錢
那時的女兒一定 會美得很驚艷
有個愛她的男人 要娶她回家
可想到這些 我卻不忍看她一眼
這是我父親
日記里的文字
這是他的生命 留下
留下來的散文詩
幾十年后
我看著淚流不止
可我的父親已經老得像一張舊報紙
舊報紙
那上面的故事 就是一輩子
? ? ? ? 歌里的父親,對孩子來說,其實也有點陌生。他為女兒所做的一切,包括下決心“明天我要去鄰居家再借點錢”,“蹲在池塘邊上給了自己兩拳”,都有著一種真實的痛感,很多人從中看到了自己的父親??墒牵赣H的掙扎、父親的堅強、父親的擔當,平時都隱藏在時光背后,很少有孩子知道。而歌中的父親能為孩子知道,是因為他把這一切寫成了日記,而他的日記被孩子看到了。
其實,每一位父親都有自己寫的散文詩,區別在于,有的形成文字成了記憶,有的悄無聲息成了影子。對于今天的父親來說,或許需要重新思考“父愛如山”,有山的挺拔,也不妨有水的溫柔,沒必要始終穿著鎧甲,更沒有必要穿著“帶刺的鎧甲”,讓人無法接觸,一接觸就受傷。把“自己的散文詩”打開,適當流露出自己的柔軟,試著與孩子一起成長,想想汪曾祺先生講的“多年父子成兄弟”,這樣的親子關系其實更加美麗動人。
但是,當子女感慨父親陌生得“就跟不存在一樣”時,有沒有去主動了解父親?在很多時候,父親確實像大山一樣存在,但子女也往往把父親當成大山,很少想到父親也有柔軟的一面,更不會想到走進大山其實也有精美的“散文詩”。對于現代人來說,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往往不是物質層面的,更多是精神上的。很多時候,只有當父親不在了,才會痛恨自己當初為什么沒有主動接近了解,甚至與父親之間沒有過一次親密交談。
每一位父親都有自己的“散文詩”,只不過是存在形式不同而已。這個父親節,讓我們都翻了翻“父親寫的散文詩”。只要用心去翻去讀,肯定會有不一樣的發現。這比在朋友圈隔空表達,要有意義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