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這部書很久了,雖然沒有讀過,喜馬拉雅上倒也是聽過很多遍的書。
所以讀的時候并沒有陌生感,好像跟老友又交談了一遍似的。
在我看來,稻盛和夫先生說的就是我們小時候,父母教導我們的話,要敬天,要愛人,要考慮對方的感受,吃虧就是享?!?/p>
只不過隨著我們長大,開始踏入社會,開始遇到人生轉折的時候,父母或者周圍的的朋友,有時候甚至是老師,開始教導我們一些所謂的“潛規則”,告訴我們如何投機取巧,如何“現實”一些。
人活著的意義是什么,上一次思考這個問題的時間好像還是20年前吧?雖然常把夢想放心頭,卻沒有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所以常常在經營自己事業的時候,會忘記那些簡單的道理,而陷入自私、過分看中利益的狀態。
書中首先告訴我們實現理想的方法,要有強烈的愿望,醒著想,睡著了也想的執著愿望,思考每個細節,做精心的準備,就能實現理想。
然后告訴我們用單純的原則經營就好,大道至簡,只要回到做人的最基本原則,能夠處理一切問題。接著提出了六項精進:1.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2.謙虛戒嬌;3.天天反省;4.活著就要感謝;5.積善行,思利他;6.不要有感性的煩惱。這也是泓默老師讓我們抄下來貼在辦公室顯眼處的內容,每當遇到難事,看一眼,解決問題的答案自然也就出來了。
以利他心度人生。稻盛和夫先生稱自己公司的利潤只是受委托臨時保管,最終需要貢獻于社會。還舉例說明,自己在事業發展中的案例,因為自己的利他心,從而促成合作,管理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和進步。
最后作者用佛教的角度闡述了因果報應。主宰人生的是兩只手,一只是命運,一只是因果報應法則。用中國的老話就是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雖然命運的穿插會讓報應來的晚一些,但放到足夠長的時間維度去看,是會有回報的,不論是福報還是惡報。
看似簡單的這些道理,不過是讓我們努力思考、認真勞動、常懷感恩的心來做事,懂得思利他,并放下感性的煩惱。就是指導我們活著的法則。簡單的道理,難的正是踐行。
百日寫作練習第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