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正松
在江蘇有個射陽縣,據說是當年后羿射日的地方。為什么要在射陽縣那個地方去射那多余的九個太陽?這是因為從地域位置角度來看,射落的那幾個個大火球,剛好落在中國西域新疆的火焰山。中國所有的傳說都有密不可分的糾葛和淵源,僅僅一部《封神榜》和一部《西游記》就完整的構筑了整個中國神話的大體系。
在那遙遠的遠古當年,就在后羿猛力射日的時候,他的美麗嬌妻嫦娥不知什么原因,過量服用了一種長生不老的靈藥。這種藥物最大的一個副作用就是使人失重,結果在擺脫地心引力的情況下,緩緩升上天際,在離地球最近的三十萬公里的一個星體月亮上落下。
可一上去就后悔了,李商隱說“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姐姐盡管叫吳剛砍桂,白兔搗藥,想再回人間,卻至今也沒有成功,直到現在,直到我們的‘嫦娥一號’升天,‘天宮一號’降落月球,人類千年的奔月之夢從夢想到實現,我們依然沒能把她帶回家,依然情愿相信她還在廣寒宮里夜夜對著地球上的家鄉張望。
自從后羿痛失愛妻,相思難捺,每逢月圓之夜,便焚香而拜,老婆沒有求得,卻演變成了人們中秋賞月的習俗。嫦娥作為一個神仙姐姐,只有奔月之能,卻無下凡之力,許多人包括著名學者都覺得不太合理。但是,我覺得若從背后深層次來看,這不合理恰恰是最合理。
實際上,在中國,每一個神話傳說都是政治隱喻。而關于月亮關于中秋的文化,更是與政治密切相關,這從歷來多不勝數的詠月詩歌即可看出,其中最經典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蘇軾的《水調歌頭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這首詞前有小序,說是“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丙辰年是1076年,當時蘇東坡被貶密州,政治落魄的原因,是王安石強力手段推行新政,蘇東坡極力反對新政,政見不和,相互傾軋,為跳出政治旋渦,蘇東坡自求外調,眼不見為凈。“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寫出了他即想在廟堂之高,又無奈身處江湖之遠,感情非常復雜。幾乎所有的政客和官員,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嫦娥的影子,只能上不能下,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嫦娥作為一個完美圓滿的隱喻,掛在人們理想的天空已經幾千年。
實際上不僅僅是政客,也包括所有的醫護,那白衣包裹的心中都有一輪理想的圓月,我們休假或不能休假的醫務工作者,中秋遙望的天邊那輪圓月,恰恰就是現實中難以實現,而內心中一直追求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