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摔跤的時候,整個人沉到一團。只顧著和對方較力,卻沒發現自己的也是拙力,不輕盈。最后輸了較量。太沉了,不動了,不靈動了,就容易被摔倒。
? ? ? ?KTV交流的時候,大家玩游戲都很嗨,只有自己平靜,不太受外界意愿的影響,也不太愿意加入他們。一個人淡定的過了頭。不向對方的付出回應,也不主動付出融入,這并不是融入一個集體的狀態。
? ? ? 有一顆水滴,一開始所有光都能反射投射,水滴也呈現各種顏色。然后水滴自己給自己鍍了一層反光膜,外面的光再也傳不過去了,剛開始里面一片漆黑,可漸漸的也開始內部發光了。然后里面的光透了出來,逐漸照亮了四周。就像打拳一樣,如何保持自身中正,還把對方弄得重心不穩才叫功夫。做人處事上,儒家的內圣外王,可能就是最后的狀態吧。? ? ??
? ? ? 可是,二三階段并不是嚴格分開的。更有時候,只關注自己是不夠的。要融入一個集體的話,必須得先給予或接受,再互相幫助。
? ? ? 想要集體更融洽的強烈想法起源于朱老大說的,十年之后,知識都在變,人卻不變。如何讓大家走的更遠,可能需要每個人的努力。向來喜歡自由,卻也難得對集體動情。接著茂光學長講的讓我印象深刻。“強盜的邏輯是你想要你有的東西,我就得搶過來,只是索取。市場的邏輯是,我先給予你價值,你再幫助我。”所以在集體里面,要先付出,才能收獲。突然想起一句歌詞“我們要相互虧欠,要不然憑何懷念。”“鼓勵,陪伴,示范”,是讓幫主對方的一個好方法。“建設性的沖突”會增進友誼。建立在坦誠的基礎上,憑著我們要走更遠的信仰,或許,這個集體真的會不一樣。
? ? ? ?做好自己的同時,也為嘗試著為集體多做一份事吧。畢竟要從拙力進步,融入集體,還是得多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