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班”制度“名亡實存”
近日,中央巡視組對工商銀行巡視發現“近親繁殖現象比較突出,總行管理的691名干部中,220名干部的配偶、子女宮240人在系統內工作”。筆者不禁感慨:雖然“接班”制度已經從紙面上消失,但還以各種形式存在在這個社會中。“接班”制度“名亡實存”,甚至更有過之。
近年來,每逢求職季的時候,總會聽到很多人在講“一些工作機會,大家都是在陪太子讀書”,所謂的公開招聘無非是走走形式,招聘條件根本就是量身定做,大量的應聘人員雖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財力,但都是在做無用功。新“接班”制度借助公開招聘的形式死灰復燃。
類似的情形不僅在銀行業存在,在電力、煙草等壟斷行業同樣大量存在。這里邊有多少是“舉賢不避親”,又有多少是“任人唯親”,需要有關部門進行細致的核查。更值得的是,為什么這種情況都出現在社會一致認為的壟斷行業?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對競爭的限制,這種限制讓這個行業不需要太優秀的人才、太大的工作量都可以拿到可觀的收入,這才激勵那些行業內的老人挖空心思讓自己的子女、親屬加入這個行業。適時適度打破這類限制,會促進人才的有效流動,推進社會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