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不唐捐(佛家語):功夫不會白白地拋棄。"唐":“白白的,徒然的”。
“功不唐捐”:“世界上的所有功德與努力,都是不會白白付出的,必然是有回報的?!背鲎浴斗ㄈA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眾生、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p>
最后4天的時間了,很多同學24日就要參加研究生的考試了!最后的時間里,有的同學開始焦慮了;有的仍在有序的進行著自己的復習計劃;有的甚至要放棄了……
佛曰:福不唐捐;胡適曰:功不唐捐!
大一的時候,B同學心知自己技不如人所以不論是什么活動,只要她有時間她都盡可能的參加。她害怕舞臺,那就參加活動,自己上臺答辯;她害怕在人多的時候講話,那就試著站在人群中演講;她害怕直視別人的眼睛,那就對視聊天……總之,她害怕什么就挑戰什么。慢慢的,大家都知道她的名字。因為每次活動她都報名,所以老師認識她了;因為每次活動他都組織人員,所以校園里的同學都知道她了;因為每次活動她都能堅持到最后,所以每份策劃上都有她的名字。
剛開始的時候,新生都有一份對大學的憧憬和希望,都積極參加;到了大二,有的同學開始表示不理解,紛紛表示:同樣的活動參加過一次就好了,重復參加多沒勁,換湯不換藥等等。當然也有大一時就不認同這些的,他們的觀點是:大學是打游戲看劇泡吧看小說逃課睡覺等等組成的。不論是哪一種,她都只是笑笑,然后繼續參加自己要去參加的活動,看很多的非所學專業的書籍。
大三了,要上公選課,學分足夠多的同學可以用學分抵,2個學分/一名選修課,一共2門選修課。室友們看著她拿著厚厚的一疊獎狀和榮譽證書等在計算學分,她的學分都是2分,3分,4分的,自己卻是0.1,0.2,0.5的加,有些不甘,只能抱怨‘BB,你當時參加這些的時候怎么都不叫上我們,現在我們全寢室只有你一個人抵了公選課,要不你幫我上一節或者你陪我去上也行的……’。B還是笑笑,沒有接話,然后又去做自己的事情了——準備考研。
功不唐捐,大一大二的努力換來大三的自由時間。
大一時候的B把自己的時間都拿來參加活動等充實自己的大腦,豐富自己的視野,開拓自己的思維了,大二的B在大一的基礎上專研自己的“木板”,挖掘自己的興趣特長;大三的B自己開始籌備自己未來的規劃。每一個階段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B對自己的會計專業不愛不恨,知道自己很敬仰“老師”,因為他們在為祖國的花朵奉獻自己的力量。在大學的時間,她參加各類活動,讀各類書籍,都在培養自己成為一名教師的基本要素。
最后,相信自己,你可以的!因為——功不唐捐!
最后的最后,我在未名湖畔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