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入流到登堂入室——極簡中國古典小說史

文字,是記錄、交流以及傳承思想和語言的符號。當原始的結(jié)繩記事、契木為文越來越無法與人類日趨復(fù)雜的社會活動相適應(yīng)以后,文字的誕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相傳漢字為黃帝時期的史官倉頡所創(chuàng),在撰寫于西漢時期的《淮南子》一書中,更是繪聲繪色將其形容為“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卷八·本經(jīng)訓(xùn)》),可見人們早早便已經(jīng)認識到了文字誕生所帶來的的重(可)要(怕)影(后)響(果)。

不過倉頡造字只是個傳說,事實上早在史前時代便已出現(xiàn)了諸如刻符、陶文、水書之類的文字雛形。到了敬鬼神、重祭祀的商朝,人們將祀典、賜命、詔書、征戰(zhàn)、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鑄造在青銅器上,后來被稱之為金文或鐘鼎文;而卜官用龜甲或獸骨記錄卜問結(jié)果的文字,也就是我們都很熟悉的甲骨文,這些都是我們民族最為古老的文字。

將普通人的勞動成果歸功于大人物在中外歷史上都很常見,倉頡造字不過是其中一例

無論將文字刻在龜甲、獸骨上還是澆筑在青銅器上,都是個技術(shù)活也是個力氣活,所以只能用最簡潔的文字來記錄些那些最為重要的內(nèi)容。等到人們開始使用更為廉價、易于取得的簡牘作為文字的載體時,情況就變得不一樣了——比如說記錄一些不太“正經(jīng)”的東西,例如詩歌。

詩在中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在虞舜時期的文獻中就有記載。不過作為一種跟軍國大事沒啥關(guān)系的藝術(shù)形式,詩在當時顯然沒有資格訴諸于文字,以至于流傳至今最古老的詩歌作品只有商末周初的《周頌》。不過這些詩歌作品顯然太過于不“正經(jīng)”,大多不符合正統(tǒng)禮儀的要求,惹得孔圣人大怒,憤而刪詩:

“古者詩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於衽席,故曰‘關(guān)雎之亂以為風(fēng)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禮樂自此可得而述,以備王道,成六藝。”(《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

于是“詩三千”被孔圣人刪成了“詩三百”,還非常得意的自稱“《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不過《詩經(jīng)》開篇就是一首撩妹詩,當年曾讓我這個心思純凈的小少年起過不少的歪心思,看來無邪的也不那么純粹。

孔夫子刪詩的初衷可能不壞,但他的做法無異于一場文化災(zāi)難

此后詩歌經(jīng)過了漢魏六朝樂府、唐詩、宋詞、元曲的發(fā)展,最后終于沒落。不過另一種文學(xué)體裁——小說卻迅速崛起,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shù)形式。


從先秦到宋元——說說小說的起源與發(fā)展。

早在先秦時期,諸子百家中就有名為“小說家”的流派。至于小說家與后來的小說到底是啥關(guān)系至今仍眾說紛紜,不過按照當時的定義,“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以我的淺見倒覺得兩者沒啥區(qū)別。

我上中學(xué)時,正是金庸、古龍以及瓊瑤等各種港臺小說大流行的時候,同窗們私攜至學(xué)校不分課間、課上如饑似渴般的偷偷閱讀的情況司空見慣,自然也免不了被抓“現(xiàn)行”。猶記得當時的班主任每天不搜剿出三五本的“雜書”,都覺得心里空落落的,還經(jīng)常一邊仿效孔夫子刪詩狀咬牙切齒的撕書,一邊朝我們怒吼“好好的書不看,非得看這種不學(xué)好的破書,將來都得成社會敗類”。

武俠小說以及如今流行的網(wǎng)絡(luò)小說,都經(jīng)歷過從不入流到成為“名著”的升級之路

我們后來成沒成敗類不重要,但小說從誕生之日起的地位和名聲就跟我們班主任說得沒啥兩樣,被視為不入流者,故有“九流十家”之說。比如性情和才華很適合寫小說的莊周就死活瞧不起小說,稱之為“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于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干縣令,其于大達亦遠矣。”(《莊子·雜篇·外物》)啥意思呢?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小說家像是用小釣竿在小溝渠釣魚,只能釣到泥鰍而非大魚,嘲笑憑小說無法入大道。后來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比如“若其小說家,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治家,有可觀之辭。”(《新論·補遺》東漢·桓譚)認為小說雖然有益于“治身治家”,但仍是“短書”,離治政化民的大道太遠。

不過“大道”這玩意有少數(shù)幾個圣人和大人們關(guān)心就行了,跟絕大多數(shù)人半個銅板的關(guān)系都沒有。而且小說講述的關(guān)于市井逸聞、仙俠鬼怪、男女八卦等故事,對于一般人來說遠比那些陽春白雪的經(jīng)史典籍、詩歌詞賦神馬的有吸引力得多。況且那些瞧不起小說的大人物們,其實在推銷他們的大道理時也總喜歡瞎編些千奇百怪的小故事,以增強人們的印象和加大說服效果——其中尤其以韓非子(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等)、莊周(望洋興嘆、庖丁解牛、井底之蛙等)、孟子(揠苗助長、再作馮婦、五十步笑百步等)最喜此道,后人謂之為“寓言”,其實稱之為微小說也不為過。比如說孟子曾經(jīng)胡謅過一個“攘(偷)雞”的故事:

“戴盈之曰:‘什一,去關(guān)市之征,今茲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孟子·卷六·滕文公章句下》)

另外早期的一些文筆優(yōu)美曲折、故事性極強的史書和文人筆記,也在無意中具備了所謂的“小說三要素”,即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背景)描寫。很多史書拿來當小說讀一點問題也沒有,比如《左傳》、《戰(zhàn)國策》、《史記》、《三國志》之類,更妙的是,后來流行于世的古典小說名著也沒少以此為藍本,或從中取材。

改編史書歷來是古典小說創(chuàng)作的捷徑

此間流傳較廣的可以視為小說雛形的文學(xué)作品包括西漢東方朔的《神異經(jīng)》、東漢班固或南齊王儉的《漢武故事》、東晉干寶的《搜神記》和葛洪的《神仙傳》、劉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等等。

從小說誕生起經(jīng)過近千年的沉淀與積累,到唐朝時中短篇小說終于基本成熟,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傳奇”。其標志就是題材不再局限于志怪、歷史類,愛情、俠義等類型的小說有了長足的發(fā)展,深受好評和喜愛。與此同時,小說的篇幅更長,“敘述宛轉(zhuǎn),文辭華艷,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中國小說史略·第八篇·唐之傳奇文上》民國·魯迅)。

唐傳奇的代表作品包括王度的《古鏡記》、張說的《虬髯客傳》、沈既濟的《枕中記》、許堯佐的《柳氏傳》、陳鴻的《長恨歌傳》等。當然最具標志性的還是號稱“唐代三大愛情傳奇”的《鶯鶯傳》(元稹著)、《霍小玉傳》(蔣防著)和《李娃傳》(白行簡著)。

唐傳奇已經(jīng)是很成熟的小說體裁

唐傳奇之后自然就該宋話本隆重登場了。

“話本”的稱謂其實在唐朝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隨著說書(當時稱“說話”)這種藝術(shù)形式越來越受到歡迎,傳播的故事也就越來越多。于是便有有心人將這些口口相傳的故事記錄下來,或者是創(chuàng)作與“說話”體式相類似的新的故事文本,這些與后來明清古典小說已經(jīng)非常相似的文學(xué)作品,在當時被統(tǒng)稱為“話本”。

宋話本最大的意義,在于大部分明清時期的經(jīng)典小說作品均可在這里找到源頭。比如《三國演義》,相關(guān)的故事最遲在晚唐已經(jīng)廣為流傳,到宋朝時,因其先后與遼、西夏以及金、蒙古呈三足鼎立之勢,在對外戰(zhàn)爭中又屢屢受辱,所以三國題材的“說話”更是讓宋人產(chǎn)生了很強的代入感,特別是“尊劉貶曹”的傾向便是由此產(chǎn)生;再如《水滸傳》,文人龔開根據(jù)北宋以宋江為首的山東大盜事跡作《宋江三十六人人贊并序》,其中甚至將宋江一伙36人的姓名、綽號甚至排行都一一列出,而且與《水滸傳》相比,雖有差別但大體不差:

“呼保義宋江、智多星吳學(xué)究(吳用)、玉麒麟盧俊義、大刀關(guān)勝、活閻羅阮小七、尺八腿劉唐、沒羽箭張清、浪子燕青、病尉遲孫立、浪里白條張順、船火兒張橫、短命二郎阮小二、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鐵鞭呼延綽(呼延灼)、混江龍李俊、九紋龍史進、小李廣花榮、霹靂火秦明、黑旋風(fēng)李逵、小旋風(fēng)柴進、插翅黑虎雷橫、神行太保戴宗、急先鋒索超、立地太歲阮小五、青面獸楊志、病關(guān)索楊雄、一直撞董平、兩頭蛇解珍、美髯公朱仝、沒遮攔穆橫(穆弘)、拼命三郎石秀、雙尾蝎解寶、鐵天王晁蓋、金槍手徐寧、撲天雕李應(yīng)。”

此后的《大宋宣和遺事》共分“元亨利貞”4集,其中2集都提到梁山宋江的故事。本書所載的梁山故事梗概,從楊志賣刀起,經(jīng)智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得九天玄女授天書,直到投降朝廷鎮(zhèn)壓方臘起義止,順序和《水滸傳》基本一致。而且書中除了痛斥歷代昏君荒淫誤國之外,大力提倡漢人忠君愛國的思想,已經(jīng)奠定了《水滸傳》一書的思想雛形。

《大宋宣和遺事》除了可讀性差點,故事梗概跟《水滸傳》沒啥兩樣

可以說沒有宋話本,就沒有明清這個古典小說的黃金時代。


明清兩朝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黃金時代。

自古以來國人就偏好搞排行、加尊號,比如金陵有十二釵啦、孔門有七十二賢啦之類的。明朝的一代文宗李贄在初讀《水滸傳》后意猶未盡,將其與《史記》、《杜子美集》、《蘇子瞻》和《李獻吉集》封為“宇宙內(nèi)五大部文章”。此后王世貞、袁宏道、金圣嘆等各有點評,不過他們評點、推崇的作品既有經(jīng)史典籍又有詩文集、戲劇、小說,顯得雜亂無章又不倫不類,于是才有了清初大才子李漁站出來撥亂發(fā)展:

“昔弇州先生(王世貞)有宇宙四大奇書之目,曰《史記》也,《南華》也,《水滸》與《西廂》也。馮猶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游》與《金瓶梅》也。兩人之論各異。愚謂書之奇當從其類。《水滸》在小說家,與經(jīng)史不類;《西廂》系詞曲,與小說又不類。今將從其類以配其奇,則馮說為近是。”(《醉畊堂本醉畊堂四大奇書第一種·三國演義·卷首序》)

李漁在當時的文壇可謂一言九鼎,所以經(jīng)過他的肯定之后,馮夢龍版“明代四大奇書”開始被人們廣為接受。不過馮版“四大”中的《金瓶梅》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qū)以饨麣В谑潜怀蓵谇∧觊g的《紅樓夢》所取代,形成了新版的“四大奇書”,也就是今天我們所熟悉的“四大名著”。

起碼在近代以前,“四大”還沒有《紅樓夢》啥事,天下第一“奇書”還落在《金瓶梅》名下

曾被視為“小道”、“短書”而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小說,到了明清時期情況已經(jīng)大為不同。在此時的士林主流輿論中,小說已經(jīng)不再是謙卑的匍匐于經(jīng)史足下的“稗官野史”,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已經(jīng)可以凌駕于經(jīng)史子集之上。比如“公安三袁”中成就最高的袁宏道就曾經(jīng)說過:

“少年工諧謔,破溺《滑稽傳》。后來讀《水滸》,文字益奇變。《六經(jīng)》非至文,(司)馬遷失組練。一雨快西風(fēng),聽君酣舌戰(zhàn)。”《袁中郎全集·卷二十七》

小說的地位之所以會出現(xiàn)如此大的變化,在于其在明清時期的高度成熟。尤其是明朝,繼承了宋元等前朝的說書評話、傳奇小說與雜劇中的精華,在演繹成書的同時,還有獨立的創(chuàng)新之作。而這些作品大體可以分為六類,即歷史小說、俠義小說、人情小說、神怪小說、社會現(xiàn)實小說以及短篇小說。

1、歷史小說——代表作自然是《三國演義》。

歷史小說是明朝的“自留地”,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開辟演義》、《西周演義》、《東周列國志》、《兩漢演義》、《三國演義》、《隋唐演義》、《殘?zhí)莆宕萘x》以及《北宋志傳》和《南宋志傳》等,幾乎將此前的中國歷史“演義”了個遍。在其中自然以《三國演義》(當時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或者《三國志演義》)的藝術(shù)價值和影響力最大。不過《三國演義》由羅貫中成書于元末明初,此后屢有增刪修訂,清朝康熙年間時毛綸、毛崗宗父子對“羅本”的《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回目和正文進行了較大修改,使得故事情節(jié)更加流暢、文字精練更具可讀性,同時刪改了大量與史料不符合的情節(jié)。我們今天所能讀到的《三國演義》,大部分是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以毛氏父子版本為基礎(chǔ)修正后的版本。

羅貫中原版的《三國志通俗演義》與我們熟悉的《三國演義》其實差別挺大的

《三國演義》在明清時期社會影響力極大,尤其是對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建州女真而言,更是成為他們愛不釋手的兵書和權(quán)謀術(shù)教材。皇太極施反間計除掉袁崇煥,據(jù)稱就是參考《三國演義》中蔣干盜書一節(jié)而來的靈感,故此清人王嵩儒曾在《掌固零拾》中坦然承認“本朝為入關(guān)之先,以翻譯《三國演義》為兵略。”

2、社會現(xiàn)實小說——古典諷刺小說的巔峰《儒林外史》。

如果說歷史小說領(lǐng)域明朝獨領(lǐng)風(fēng)騷,那么清朝的社會現(xiàn)實小說則可稱為一枝獨秀。其代表作包括《儒林外史》、《老殘游記》、《官場現(xiàn)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海上花列傳》以及《孽海花》等。在清朝這個前期文字獄盛行,后期政治黑暗、社會動蕩的時代中,能夠誕生出這種以諷刺、譴責(zé)為主基調(diào)的作品,直指社會尤其是官場上的種種丑態(tài),實在是殊為可貴。比如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中作者吳沃堯甚至這樣寫道:

“只因我出來應(yīng)世的二十年中,回頭想來,所遇見的只有三種東西:第一種是蛇蟲鼠蟻;第二種是豺狼虎豹;第三種是魑魅魍魎。”(《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二回·守常經(jīng)不使疏逾戚 睹怪狀幾疑賊是官》)

3、俠義小說——《水滸傳》自然是扛鼎之作。

明朝的俠義小說的代表作有《水滸傳》、《粉裝樓》、《英烈傳》、《精忠傳》等,清朝最出名的是《兒女英雄傳》和《三俠五義》,其中扛把子的自然是《水滸傳》。

如果說《三國演義》更受大人物推崇,那么市井小民則更易沉迷于《水滸傳》

不過《水滸傳》的情況比《三國演義》復(fù)雜得多。比如說作者,據(jù)傳是施耐庵所著、羅貫中參與潤色,不過萬歷年間的《京本增補校正全像忠義水滸志傳評林》題為“羅貫中編集”,袁無涯刊《忠義水滸全傳》署名是“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李贄在《忠義水滸敘》中說作者是“施(耐庵)、羅(貫中)二公”,而在田汝成的《西湖游覽志馀》和王圻的《稗史匯編》中的記載《水滸傳》都是羅貫中所著。而當前的普遍觀點認為,這部作品應(yīng)是從宋到明的數(shù)百年間,由民間說書人、文人、書商等世代累積而成,施、羅二人可能在其中起到了比較重要的作用而已。

再比如版本。《水滸傳》分為簡本和繁本,其中簡本在明清時流行于民間,不過到近代以后就比較罕見了。繁本常見的有70回、100回和120回版本,其中容與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百回版最古,還是當前最常見的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所采用的版本;袁無涯刊本《水滸全傳》120回的內(nèi)容是最全面的,金圣嘆《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水滸傳》70回看起來最爽(把大聚義后招安、討方臘等章節(jié)統(tǒng)統(tǒng)刪去),而且老金還吐了一口好槽……

老金評點過水滸和西廂,最終因為管不住嘴巴慘死于“哭廟案”

不僅如此,這部明目張膽倡導(dǎo)“造反有理”的作品顯然不招統(tǒng)治者的喜歡,卻很合“反賊”們的胃口。比如發(fā)生在萬歷十五年(公元1587年)的一次農(nóng)民起義中,就仿效水滸聚義提出了“群英聚會,代天行道”的口號;爆發(fā)于兩年后的太湖劉汝國起義,更是打出“替天大元帥”的旗號,學(xué)習(xí)梁山好漢“濟貧招賢”、開倉放糧、劫富濟貧;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的徐鴻儒起義,更是被朝廷視為被《水滸傳》所蠱惑——“儒誤信梁山泊故事,巢于梁家樓;徐鴻儒倡白蓮教,巢于梁家樓,直欲親見梁山泊故事。”(《罪惟錄·列傳三十一·叛逆?zhèn)鳌非濉げ槔^佐)

到了崇禎年間,各地起義、民變更是層出不窮,像李自成、羅汝才等都打出過替天行道的旗號。于是刑科給事中左懋第上書,要求毀禁《水滸傳》:

“《水滸傳》一書,貽害人心,豈不可恨哉……此書荒唐不經(jīng),初但為隸傭瞽工之書,自異端李贄亂加圈獎,坊間精加繕刻,此書盛行,遂為世害。而街坊小民將宋江等賊名畫為紙牌,以賭財物,其來尤久。小民一拈其事,不至于敗行蕩產(chǎn)不止。始為游手之人,終為穿窬劫掠之盜,弊全坐此。皆水滸一書為之崇也。”(《明清史料·乙編·第十本》)

崇禎皇帝覺得有理,便下詔“凡坊間家藏《(水)滸傳》并原板,速令盡行燒毀,不許隱匿;仍勒石山巔,垂為厲禁,清丈其地,歸之版籍。”(《明清內(nèi)閣大庫史料·上冊》)

朱由檢為了拯救自家江山很努力,可是總抓不住重點

話說崇禎君臣著實有些不著調(diào)——你倒是把沒文化的滿洲人唯一能看懂的“兵書”《三國演義》禁了呀?至于《水滸傳》,難道沒有這本書,李自成們就不反了?

4、神怪小說——東西南北游一圈,還是《西游》最靠譜。

明朝的神怪小說影響力較之前朝有所下降,有代表性的作品除了不知道誰寫的《封神傳》,就是《東游記》、《西游記》、《南游記》和《北游記》,光看書名就讓人頭暈。

《西游記》的故事是根據(jù)宋人評話《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評話》和元代雜劇為基礎(chǔ)創(chuàng)作而成,作者吳承恩。老吳生于明弘治年間,雖然才華橫溢卻一生潦倒于仕途,直到晚年才閉門著書,最終成就《西游記》這一鴻篇巨著。

在網(wǎng)絡(luò)時代,西游記是四大名著中最受關(guān)注,也是被解構(gòu)得最為顛覆的一部作品

因為自身的經(jīng)歷和際遇,吳承恩在書中以一種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比如在他的筆下,本該是壞蛋的妖精鬼怪身上反倒有著濃厚的人情味,相反作為正面人物的神佛仙人們卻大多面目可憎、心思齷齪,是中國古典小說中罕見的“反主流”設(shè)定。

《西游記》在明朝也被禁毀過。由于該書推崇“揚佛抑道”,遭致沉迷于修道長生的嘉靖皇帝的不滿,再看到老吳借孫悟空之口說出“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西游記·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這等大逆不道之言,朱厚熜再也坐不住了,于是下令毀禁《西游記》。

5、三言二拍與聊齋志異——集中國古典短篇白話小說之精華。

明清的短篇小說多數(shù)是抄錄前朝的評話傳奇故事,也有創(chuàng)新之作。明初有《全像古今小說》40卷,編著者不詳。明朝中葉有馮夢龍所編的《喻世明言》24篇、《警世通言》40篇和《醒世恒言》40篇,合稱“三言”;明末又有凌濛初編著創(chuàng)作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這“三言二拍”在清朝時合編為《今古奇觀》,推動了短篇小說的發(fā)展和繁榮,標志著中國短篇白話小說的風(fēng)格和特點已經(jīng)形成。

三言二拍的思想和藝術(shù)價值在當今往往被忽視

蒲松齡的人生際遇與吳承恩相類似,都是才華橫溢卻潦倒窮困,到老才開始著書立說。《聊齋志異》就是蒲松齡50歲以后的作品,雖言神鬼狐仙之事,卻充滿市井人情的味道,故事生動有趣,莊諧雜陳,引人入勝。


《紅樓夢》與《金瓶梅》,中國古典小說不可逾越的巔峰之作。

在小說作品整體的藝術(shù)價值和開創(chuàng)性、影響力方面,明朝都遠勝于清,堪稱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黃金時代。比如在古典小說的“四大名著”中,明朝的作品就占了三部,即便到了《紅樓夢》已經(jīng)問世幾十年后的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清人仍對明朝小說推崇備至,心服口服:

“古今稗官野史不下數(shù)百千種,而《三國志(演義)》、《西游記》、《水滸傳》及《金瓶梅演義》,世稱四大奇書,人人樂得而觀之。”(臥閑草堂本《儒林外史·序》清·閑齋老人)

不過清朝出了一個“妖孽”曹雪芹,寫出了一部無敵爆款的《紅樓夢》,無論在思想和藝術(shù)成就上,還是在影響力等方面已經(jīng)超出了一部文學(xué)作品的范疇。比如王國維曾稱之為“《紅樓夢》,哲學(xué)的也,宇宙的也,文學(xué)的也。”毛澤東主席甚至說“不讀《紅樓夢》,就不了解封建社會。”

《紅樓夢》已經(jīng)被說得太多了,所以不多廢話

于是乎靠數(shù)量取勝(其實質(zhì)量一點也不差)的明朝小說再也壓制不住以質(zhì)量取勝的清朝作品(其實也就是一部《紅樓夢》而已),只好與之并稱。

其實明朝有一部在思想價值和文學(xué)價值上絲毫不遜于紅樓的作品,只可惜命運多舛,初降世時被視為“天下第一奇書”,位列明朝“四大奇書”之首,連三國、水滸、西游都只能屈居其后。只可惜被總愛閑著沒事發(fā)神經(jīng)的乾隆皇帝禁掉,從此數(shù)百年不見天日,還被當成了誨淫誨盜的“黃書”,甚至還搞出了“潔本”,真真是明珠暗投、焚琴煮鶴。

這部作品當然就是《金瓶梅》啦。

在我十幾歲的時候,曾費盡了心思搞到了一部,天天躲在被窩里偷看,那叫看得一個春心蕩漾啊,感嘆不愧“黃書”之名。十幾年后再捧起此書時已經(jīng)無須偷偷摸摸,青春期時的“蕩漾”自然不會剩下幾分,卻多了幾分文字之外的感悟。想必到了須發(fā)皆白、閱歷更深的年紀,這份感悟也會更深刻一些吧。

如果一提到《金瓶梅》就想到男女那點事,要么是閱歷不夠,要么是讀得不夠

初看滿眼艷情,再看皆是人情,終看才知世情。

也是此時,方知《金瓶梅》被禁數(shù)百年不得翻身,其實不是把男女之情寫得太露骨,而是將這個世間人心揭露得太結(jié)實、太透徹、太殘酷了些。而這種現(xiàn)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得了的,所以干脆以“黃色”的名義禁掉,大家都看不見,就當它不存在好了。

從這個角度看,《金瓶梅》較之《紅樓夢》更為犀利和尖銳,也怪不得毛澤東主席曾經(jīng)評價道:

“中國小說寫社會歷史的只有三部:《紅樓夢》《聊齋志異》《金瓶梅》……《金瓶梅》是《紅樓夢》的老祖宗,沒有《金瓶梅》就寫不出《紅樓夢》。”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825評論 6 546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814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980評論 0 38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4,064評論 1 31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779評論 6 41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6,109評論 1 330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4,099評論 3 45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287評論 0 291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9,799評論 1 338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515評論 3 36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xué)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750評論 1 375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221評論 5 36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933評論 3 35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327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667評論 1 29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492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703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千機城現(xiàn) 林云二人辭別老丈人,就打算上馬而行。林木道:“少爺,回頭看看把,此去一走,回來的時候還不知道是何年月...
    小河邊上閱讀 467評論 0 8
  • 【歡迎使用清歡后臺】
    ba8684e6f9cf閱讀 12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