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槪三十多年前吧,反正那時候農村的電視機還沒有普及。人們的物質生活正處在困難時期。一到飯點,村子中的大老爺們,端著乘有包谷糝的頭號大老碗,一碟自家腌制的咸菜,手后跟夾個包谷面饃,不約而同地來到老碗會上諞閑傳。我是當時年齡最小每天必到的旁聽者。
老碗會在離我家不遠的斜對面,叫做"鐘樓"的地方。別誤會!這兒可不是咱西安的"鐘鼓樓",這兒既無鐘,也無樓,只不過是處于整條街的中心位置,因此被人們戲稱為"鐘樓"
老碗會除非下雨天或刮大風等惡劣天氣,幾乎每天開會。在這里,一字排開都趷蹴著的老人,都端著清一色的陶瓷大老碗,碗里清一色的包谷稀粥,彌漫著包谷的清香,同時,伴隨著嗞溜嗞溜的喝粥聲和嚼咸菜的咯吱咯吱的脆響。
諞閑傳不象開會要提前制定會議的議題,也不象選舉提前擬好了候選人提名。老碗會上的諞閑傳都是即興發揮。一個人的一句話,一個觀點,一個想法都會變成這次辯論的焦點和話題。你添一言,我加一句,你提出論據,我加次辯駁。有時也會爭得臉紅脖子粗。
老碗會是一個展示個人才華的平臺,人人都可在此大顯神通。天文、歷史丶文學,國家大事,曰常瑣事,奇聞軼事。無所不有,無所不包。生活中遇到的煩心事,不合理的社會現象,也可以拿來發發牢騷。
誰家娶了個好媳婦,誰家生了個大胖小子,誰家兒子孝順,誰家媳婦賢慧,誰家閨女被人拐跑了,這些是是非非的話題是不能高談闊論的。只能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最后都是心照不喧,心領神會。
這些上了年紀的老人,聚在一起圖的就是一個樂。今天在一塊,明個不知會少了哪一個?內中會有人說個笑話,大伙哈哈一樂,生活中的一切煩惱跑得無影無蹤。
說書和講故事是老碗會的一個板塊。說書的人必須是見多識廣,閱歷豐富,記憶力很強。特別是口才要好,出口我章,口若懸河。故事內容大多出自《東周列國》《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等。
鐵嘴叔就是這樣一位能說會道,繪聲繪色的說書人,老碗會上的許多人都是沖著他來的。他是這個欄目的主播。別看他五大三粗,文化不算高,說起書來滔滔不絕。《三國演義》是他的拿手書目。其中的巜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三顧茅廬》等回目令人如臨其境,蕩氣回腸。
改革開放以后,電視機走進農村的千家萬戶。通過電視人們看到了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和異域風光。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真正是:"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老碗會也自行解散了。
現在,電視,網絡,電腦,特別是智能手機的誕生,極大地方便了人們與外界的聯系與溝通,要啥有啥。可我時常還是會想起從前的老碗會,想起那純樸的父老鄉親。
2Ol7,3、5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