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自己經歷了從紙質閱讀,到后來的電子閱讀(電腦、移動設備等),現在這兩種閱讀混合使用,而且電子閱讀的比重越來越大了。
? ? ? ? 不知是什么原因,總感覺看紙質書,心里會比較踏實,摸著書本給手里的反饋是比較舒服的。讀紙質書,翻著書頁,我不知道有沒有書香,翻書聲倒是有的,白紙黑字(大部分是這樣),清清楚楚。一般情況下,我看書的時候,還會配上書簽,手里拿著筆,時不時劃劃、寫寫、折折。給我最大感受就是:讀紙質書,前后翻書很靈活,在空白處做筆記很方便,在下次讀到的時候可以做些對比。現在依然喜歡紙質書。
? ? ? ? 電子閱讀的特點是:體積小,存量大,時效快,方便分享,方便攜帶。由于電子產品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閱讀方式,也因此出現了“快餐文化”,碎片閱讀也從中而來。碎片閱讀,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等都有大量的文章,寫文章的人可能是一個普通人,可能是名人,或者是介于這兩者之間的人(什么達人、大V……)。這些文章,有的可能就某些熱點來寫,有的分析各種問題,有的是作記錄,有的就純粹娛樂……五花八門,怎么也讀不完,而且這些文章都有個特點——碎片化,沒有一個完整的系統或體系。
? ? ? ? 這么多文章,你是不可能讀完的,這就要你做出選擇和判斷了,而且完整讀完一本書和讀其中的一篇的感受是不一樣的。這些“碎片文”,很多都是作者用他們的知識體系來輸出的,帶著思考讀,讀出背后的東西。
? ? ? ? 我并不反對碎片化閱讀,因為自己也是個“碎片閱讀者”,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好與不好,但也不想解釋太多(網上有很多解釋),只是無論什么樣的閱讀,前提最好要有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樣才能在各種閱讀中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