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詠雪》教學設計
? ? ? ? ? ? ? ? ? ? 寶雞高新中學? 尚寧芳
設計意圖:嘗試踐行文言文教學,隨文學言,讀中學,讀中品,讀中思,讀中得。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積累文言詞匯。
2.理解本文比喻的妙處。
3.體悟良好家風對于子女成才的益處。
教學重點:熟讀課文,積累文言詞匯。
教學難點:理解本文比喻的妙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學生集體回顧《烏衣巷》這首詩,教師強調:“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尋常百姓”遙對“王謝堂前”,可見其不尋常。詩中的“王”就是王導,“謝”就是歷史上指揮過淝水戰役的謝太傅,謝安。今天我們就走進他的“堂前”,看看發生了怎樣的故事。一起走進《詠雪》。
二、初讀。
1.學生自由讀課文。
要求:
讀準字音,批注字音;? ? ? ?
結合注釋,嘗試理解;
不易讀對的字音反復讀,至少放在句子中讀三遍。
2.集體讀文章。再次強調重點讀音。
示例:“差可擬”“何所似”“公大笑樂”
3.邀請學生讀文章,選取一兩句即可。
要求:選擇自己讀了好幾遍以后才能讀好的句子。
展示讀給大家。
教師可追問:你為什么要這樣讀?從而明確朗讀節奏以及句子意思。
示例:“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通過強調“內集”的意思,讓學生學會正確的節奏劃分“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示例:“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通過注釋可知“公大兄”是謝太傅的哥哥謝無奕,“王凝之”是人名,所以正確的斷句應該是“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設計意圖:正確的熟讀文本,養成良好的對照注釋解讀文言文的習慣,掌握根據意思劃分朗讀節奏的方法。所有的素養形成都可以從朗讀中得來。
三、悟讀。
同學們的朗讀在掌握了字音的基礎上,也學會讀出節奏。讓我們把朗讀做得更高級一些——讀出感情。但這一點并不容易,學要我們再次潛入文章,細細品味。
1.本文的題目是《詠雪》,大家讀完后能不能找到文章直接詠雪的句子呢?
示例: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2.請同學們來描繪一下這兩個孩子描繪的畫面。
學生描述。
明確:這其實是一個比喻句。本體是“白雪紛紛何所似?” 一位比作“撒鹽空中”,另一位比作“柳絮因風起”。
3.你認為哪一個比喻更勝一籌呢?請從文字中找答案。
就比喻本身而言,比作“鹽”毫無美感可言,只是做到了比喻而已,適合“顆粒狀小雪”,與本文中“雪驟”表現的情境不符,謝道韞把雪比做柳絮,可謂形神兼備,大片大片的雪花輕盈飛舞;很有詩情畫意,以暖春柳絮喻寒冬白雪,也讓人感受了作者內心的積極;鹽是咸咸的,重重的,令人皺眉;而謝道韞所比喻的柳絮則更加貼切,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另外“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這兩句從謝太傅的表情,以及對她身份的一個補白,也是從側面可以理解謝道蘊才華過人。
小結:謝道韞也因此被后人稱之“詠絮之才”。
(設計意圖:積累文言詞匯“差可擬”“未若”“何所似”“因”,深入理解比喻句的生動形象,認識到生活的所見的景象就是語文學習的最真實的標本。)
四、思讀。
這篇文章的導讀部分說道:《世說新語》中記錄了東漢、魏晉時期一些兒童的智慧故事,感受古代兒童的聰穎機智。我想,課文讀到這里,我們已經感受到了這一點。那么請大家結合文章的語句,想一想,為什么?
預設:家庭教育的氛圍很好,也就是家風。從“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這一句可以看出來。教師強調重點詞匯“兒女”“文義”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明確,這種家風之雅,真乃雅人、雅事、雅志也。成長在這樣家庭的孩子們也是從小便明義知理、語出不凡的。
謝太傅,之所以被稱為太傅,果然能抓住教育的契機。從“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一句不難看出。雪花越下越急,雪勢越來越大,鋪天蓋地而來,紛紛揚揚,牽引著屋內人的情思。明確詞語“俄而”“驟”的意思。最好的教育契機就在生活中的那些個有心人的眼里。我們平時也許描繪不出生動的畫面,其實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抓住那一刻的真實,那一刻的美!
民主和諧的家庭關系。從兄子胡兒脫口而出的“差可擬”,兄女積極思考得來的“未若”,“公大笑樂”的“笑”與“樂”不難看出。兒女的不畏不懼,精益求精,就是在長輩們創造的民主和諧的關系中生發而來的。
小結:聰明往往藏在生活景物里,智慧也許就躲在你細心發現的眼睛里。但他們必然是和諧高雅家風中成長起來的一對孿生兄弟。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文章里的孩子們智慧表達的深入挖掘,再次把重點字詞放置在語境中去理解,加深印象,鞏固強化。當然,也是讓學生體悟家庭教育對子女的熏陶感染也能助人成才這一道理。)
五、拓讀。
? ? ? ? ? ? ? ? ? ? ? 春雪
? ? ? ? ? ? ? ? (唐)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1.這首詩里春雪又怎樣的特點?
2.結合《詠雪》,談談你學到了哪些“詠雪”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拓展閱讀《春雪》,讓學生積累更多的佳句,理解多角度、多種修辭法描摹景物的方法,加深本課學習的理解。)
六、小結。
這次《詠雪》,讓我們認識了這么多才華橫溢的前輩,更讓我們深深地明白獲得知識的最好學習方式就在生活里。關鍵,你得是一個有心人才行!課堂的學習在這里劃上了句號,但課堂外的生活中的學習才給你剛剛開始,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