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從前幾個月開始學習寫作,我發現自己成長了很多。確切的說,我現在會花更多的時間去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言行了。
不管是好的壞的,對的錯的,我都會去做一個梳理和思考,然后才把它轉化為文字。不好的,我也要直面自己的內心,把它去表達出來,因為這樣才夠深刻,下一次如果再犯,那就再寫,直到把這個壞毛病改掉為止。而好的,我們更加要珍惜,并保持這一份美好。
這也是曾國藩的為人之道,他堅持每日三省吾身,日記中也大多以反思為主。他三十歲才意識到自身的不足,然后開始立志學做圣人,于是他開始寫日記,不過他的日記篇幅都不長,寫的也大多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
比如,和誰說過什么話,做過什么夢,吃過什么飯,都會被記錄在他的日記里。每當晚上,他就會回憶起自己一天的言行,發現有什么和圣人要求不符的,就會自責,然后做深刻的反省,并以此來告誡自己。
和別人最不同的是,他不光寫給自己看,還會抄幾份給身邊的朋友看,要朋友加以點評,不管是贊賞的,還是批評的,他都樂于接受,然后下一次再加以改正。
不得不說,曾國藩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這種方式不就是跟我們現在的微博、貼吧跟帖的模式一樣嗎?哈哈~
他在日記中經常深刻剖析自己,而且敢于接受別人的監督和意見,是一個很謙卑的人。
02
記得他在某篇日記中抱怨駱秉章對他的態度冷淡,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然后他的弟弟曾國華跟他評論說:“兄之面色,每予人難堪?!?/p>
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想起自己平常都是非常自負的,這樣不好,然后開始對自己的前輩起了敬畏之心。
其實大家都知道日記是比較私密的東西,一般人都會自己加密保存,生怕讓外人知道了自己的小心思。
但是曾國藩卻愿意將此拿出來與人交流,深刻剖析自己。
人們都知道,要改掉自身的缺點和毛病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而且還總是會改了犯,犯了改,然后再犯。
只靠自己監督自己,那可能會收效甚微。甚至可以說,人都是在外界的壓力之下,才能做出真正的改變。
其實曾國藩相比于王陽明,天資并不算聰慧,但是最后卻成了“內圣外王”的人物,這與他的自我修養和不斷完善的人格魅力是密不可分的。
03
如果我們每次以寫作的方式來深刻剖析自己,思考、反省,監督自己,則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最后才能有所成就。如果不能有所成就,至少還能成長為自己真正喜歡的人。
在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我承認自己是有點小心思的,大家不都是想借著這一波紅利期多掙點錢嘛?
但是,如果寫作只是抱著浮躁的心思去寫的話,恐怕也寫不出發人深省的文章,畢竟我們既沒有豐富的文學創作經驗,也沒有別人書香門第、天資聰穎。
在我加入寫作班之前,我的很多朋友都勸我別浪費錢參加什么寫作培訓班了,還不如拿這些錢買點衣服口紅,至少讓你看起來更加漂亮。
當然,朋友們也是站在為我考慮的角度上說的,但是我有自己的想法,毅然決然的報名參加了。
說句實話,湯老師的課確實很值當,我并不是她的腦殘粉,就事論事而已。
在那段時間,我不僅僅學習了如何去寫作,重要的是認識了一幫志同道合的人。這擱我以前簡直想都不敢想,不得不感嘆人生真的是很奇妙,它讓我意識到了團隊的力量,單打獨斗并不是好方法,取長補短才是。
而且它讓我更加清楚自己以后的路該怎么走。
04
寫作,斷然是少不了看書的。不看別人的人生,你就無法審視自己的人生。
于是,我下載了微信讀書,發現這里又是另一番天地,有的人一周可以花四五十個小時讀書,當我看到這些的時候,我都驚呆了。
而我從一個厭煩看書的人,變成了一個對書籍還有點小興趣的人,這何嘗不是寫作帶給我的成長呢?
以前幾年都不見得能看完一本,現在一周可以讀完一本500-600頁的書,這對于我來說,真的是很了不起的了!
關鍵是自己懂的更多了,會發現自己的淺薄和無知。人們不是常說,成長就是發現自己以前是傻逼的過程嗎?我現在深有體會。
雖然現在,我自己的公號都沒怎么更新文章了,但是我不會放棄寫作這件事。自我救贖這種事,你叫我如何放棄?
很顯然寫作是一個很耗費腦力和精力的事,稍不注意,就把自己給累倒了。曾經也試過日更整整一個月,那樣的日子真的不敢再嘗試了,除非自己是以此為生。
在工作之外,把寫作當成一種自我救贖的方式,去深刻解讀自己的內心,去反思自己的過錯,像曾國藩一樣自律,這不失為一種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
其實,每個人都需要救贖。但是,自我救贖才是根本!
不管多忙,寫作還是得繼續,但是,真的要注意休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