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自己
? 我們的大腦不靠譜,我們慣用切片思維,為了獲得更好的情緒體驗,我們會創造自我,自欺欺人。
? 我們的記憶是被自我意識改造過后的記憶。
? 我們對自己的評價總是構建在他人反饋的基礎之上,所以我們不是不會客觀地評價自己,而是不想客觀地評價自己。
? 懶惰、放縱、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于認知能力受限,看不到某事能帶來的巨大收益,因此就不足以產生足夠的動力。廣義上來講,認知也是一種智慧。
? 機會并沒有那么依賴運氣,機會之所以沒有青睞你,是因為你并不具備開啟它的條件。
? 先做起來,讓自己變得更好,“意外好運”才有更大的概率降臨。
? 勢利是刻進人類基因里的,它并不是一個貶義詞,勢利貫穿了人類各種行為的始終。
? 獲得好人緣的正確方式是擁有更多的正面資源。
重新認識知識
? 知識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客觀的,能被驗證的,相對正確的。
? 知識分為四個層次:信息知識,加工知識,體系知識,智慧。
? 將有限的時間優先用于對有效知識的學習。
? 系統閱讀和碎片化閱讀是可以相互兼容并存的,重要的是能否找到可以在兩者中取得各自優勢的方法。
? 完善自己的元知識是打造知識體系的關鍵。
? 深度思考的目的在于修正和完善元知識,而非單單往上造東西。
? 堅持學習有一系列方法可循。
? 知識變現需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點,雖然每個人的工作都是知識變現的過程,但并非每個人都能找到最優解。
? 在邊際接近零的領域,數量比單價重要得多。
重新認識金錢
? 人格決定錢格,金錢影響道德。
? 渴望程度決定努力程度,正確方向上的努力程度決定成績。
? 花錢比省錢更符合道德標準。
? 無節制地省錢是錯誤的金錢觀,無節制地花錢也一樣。
? 在開源和節流產生沖突的時候,通常情況下,堅定地站在開源這一邊。
? 不同種類的勞動,產生的價值當然是不同的,但考慮到邊際,同種勞動產生的價值也是不同的。
? 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才是最大的價值,而金錢是這種價值的外在表現形式。
? 讓別人掙到錢就是讓自己掙到錢。
? 風險盈利并不等同于賭博,風險思維是一種策略,賭博思維是純憑運氣。
重新認識時間
? 時間可以賺,時間是變量。這不僅是物理學上的概念,從人生哲學上看也是如此。
? 時間就是生命,這并不是什么修辭,而是事實。占用他人的時間等于部分消耗他人的生命,請付出代價。
? 注意力才是計算有效時間的關鍵,濫用注意力的隱性成本非常高昂。
? 操別人的閑心是對自己生命的不尊重。
? 花時間還是花錢,究竟哪個合算不能一概而論。
? 近似估算時間價值是選擇的關鍵。
? 提升時間的使用效率有八大黃金守則。
? 豐富自己的時間經歷等于變相延長壽命。
重新認識關系
? 行善或者關心他人,本質上都是為了自己。
? 劃清自己的界限,尊重他人的界限。
? 父母并不總是為子女好。
? 我們對某件事物的情感并非是對事物本身,而是對我們自身附著在事物之上的各種念想和辛勤勞動等。
? 戀愛和婚姻要保鮮,只有不斷提升自己在社會屬性上的吸引力。
? 親戚關系將漸漸失去存續的基礎。
? 正確的社交方式是極少量的長期社交加大量的短期社交。
? 用人情來模糊化社交上的等價交換,是想占便宜,因為人情按“個”計算,而不是價值。
? 情商從廣義上來說也是智商的一部分,它的高低并不以是否懂得做某些特定的事為依據,而是以是否達成預定目標為判斷準則。
? 找準自己的社交定位,少做無用功,不要把消費賬戶和工作賬戶搞混。
? 知恩圖報并不正確,既然知了恩就不要圖,要馬上報,因為恩情會隨著時間被打上折扣。
重新認識人生
? 人生沒有起跑線,也沒有假想的跑道。如果要用游戲來表示,應該是一個自由度最高的游戲。
? 人生的最大意義在于體驗,總是體驗重復和相似的風景,其實在人生的時間利用率上是吃虧的。
? 說不想努力的人,不是不想要努力后的結果,而是懼怕努力要付出的成本。
? 努力有著許多“坑”,并非僅是看上去努力就能達成目標。
? 很多“坑”是達到一定高度前不可避免的,那么踩“坑”其實是越早越好,越早損失越少。
? 格局是每個人的認知層次,下層沒法看清上層的世界。
? 學習和職場一樣,長期來看,都是專注自身最劃算。
? 提升格局首先要勇于打破自己的積累,看得到往上有更高層次。
? 合理分配投資和消費的比例,合理安排投資和消費的時間點,是提高人生使用效率的兩大關鍵。
? 幸福源于比較,但不論是跟他人比較還是跟自己比較,這都是大腦能調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