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廣泛,內容精悍,金句一籮筐;思維出奇,邏輯縝密,內涵一書裝
我們不會盲目相信人們說過得話,寫過得書,卻會十分好奇人們對世界的不同看法。我們的思考大致包括三個階段,理解、重構、傳遞。理解是第一步,而認知是理解的基礎,本書的內容便是關于認知。
重新認識自己,重新認識知識,重新認識金錢,重新認識時間,重新認識關系,重新認識人生。——《認知突圍》
第一部分 關于自己
關于自己,我們應該知道什么?記憶如何形成?我們為什么會偽裝自己?道理我懂只是很懶?機會如何被開啟?承認自己勢利?
原句:
- 我們對自己的評價總是構建在他人反饋的基礎之上,所以我們不是不會客觀地評價自己,而是不想客觀地評價自己。
- 懶惰、放縱、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于認知能力受限,看不到某事能帶來的巨大收益,因此就不足以產生足夠的動力。廣義上來講,認知也是一種智慧。
- 機會,指的是一定時間內邁向有利的可能。
第二部分 關于知識
關于知識,什么是知識?攝入知識的正確姿勢?系統閱讀與碎片化閱讀如何選擇?如何打造知識體系?深度思考的意義?分享的意義?持續學習,學習的動力?知識如何變現(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就是尋找知識最佳變現點的能力)?
原句:
- 知識的三個條件:客觀的,能被驗證的,相對正確的。
- 知識的四個層次:信息知識,加工知識,體系知識,智慧。
- 我們就是要先找到自己的影響力范圍,然后找到最適合自己輸出獨特價值的點,以擴散而非掙錢為目標去向更多的人持續輸出,努力成為這樣的價值中心。
第三部分 關于金錢
正確的金錢觀(財富觀)?金錢影響道德(金錢是人性的放大器)?你究竟有多渴望成功?省錢還是花錢,開源還是節流?如何看待收入差距,勞動的價值?
原句:
- 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才是最大的價值,而金錢是這種價值的外在表現形式。
- 窮人最缺少的是成為富人的“野心”。
第四部分 關于時間
怎么理解時間?時間用在哪里,決定了你是誰?時間重要還是金錢重要?時間的價值如何計算?努力和選擇,哪個更重要?(努力是過程,選擇是開端,對于結果而言,兩者都重要)
原句:
- 時間就是生命,這并不是什么修辭,而是事實。占用他人的時間等于部分消耗他人的生命,請付出代價。
- 每個人的時間價值都與你的同等重要,都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你都不想浪費自己的生命去尋找答案,何以有自信認為別人會為了你浪費生命呢?
- 究竟是該花錢,還是花時間,這得視誰是稀缺資源來定。正確的思考方式應該是:“我打算拿多少錢,去換有多少產出的時間?”
第五部分 關于關系
(關于人與人合作,使人聯想到經濟學的博弈論)
人與人的關系,你搞懂了嗎?人與人的界限?善惡觀?如何看待親情?戀愛與婚姻是基于利益的模糊博弈?親戚和親密關系?社交的必要性、內核,以及自己的社交定位?做資源的捐客還是孤獨的專注者?社交中,先付出更利于自己?知恩馬上報(價值要即時回饋)?
原句:
- 我們對某件事物的情感并非是對事物本身,而是對我們自身附著在事物之上的各種念想和辛勤勞動等。
- 戀愛和婚姻要保鮮,只有不斷提升自己在社會屬性上的吸引力。
- 人在與世界的互動中,一直進行著塑造與反向塑造。我們不斷地將自己的某些信息加到其他人或物的身上,同時也通過接收其他人或物的信息來改造自己。
- 世間任何情感的產生,都源于利益,愛是其中的一種情感,當然也一樣。
- 情商,是一種對關系的處理能力,可以分為處理與自己的關系的能力和處理與他人的關系的能力。
第六部分 關于人生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觀,下面一起走近作者總結的人生觀。
問:活著的意義?
答:“自由意志下的自由體驗,才是人生唯一的意義。”
問:“為何努力不足以讓我們達到完美想要達到的目標呢?”
答:“努力的正確姿勢……”
其他觀點:“少走彎路可能死得更慘”、“格局,決定你的世界”、“人生的消費和投資”、“怎樣才算沒有虛度人生”以及“幸福不是自欺欺人”“幸福唯一的來源是比較”
原句:
- 人生的最大意義在于體驗,總是體驗重復和相似的風景,其實在人生的時間利用率上是吃虧的。
- 說不想努力的人,不是不想要努力后的結果,而是懼怕努力要付出的成本。
- 很多“坑”是達到一定高度前不可避免的,那么踩“坑”其實是越早越好,越早損失越少。
- 格局是每個人的認知層次,下層沒法看清上層的世界。
- 投資和消費,是人類的兩大終極行為。為什么說是終極?因為這兩種行為幾乎能把一生中干的所有是都囊括進里面。
總結
最初,我是在尋找《認知盈余》時打錯字,找到這本《認知突圍》,而且是有聲書。聽了前面幾個部分后,覺得講得通俗易懂,聽完全本后,覺得不過癮,便買了紙質書細細品讀。
書中有些觀點引起我的共鳴,有些觀點又引起我的質疑,總的來說,《認知突圍》是我(今年)讀過的最引人思考的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