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傍晚,陪著孩子在居住區的一塊公公綠地的廣場上玩耍。一會,他的好幾個朋友也相繼來到這里,有她的同學還有其他機會認識的朋友。幾個小孩子一見面,甚是高興。本來我們家的寶貝是要出來騎自行車的,因為她剛學會,所以對騎自行車的有這濃厚的興趣。四五個小伙伴,兩個是帶著自行車來的,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帶了毽子,有的帶了扭扭車。幾個小孩一見有自行車,都交替輪換著騎。小孩子很大方,并沒有因為騎自行車引起爭吵,大家都沉浸在快樂當中。
其中有一個小女孩不會騎自行車,我和她的媽媽聊了一下。她媽媽說她家的孩子小的時候學過騎自行車,但是現在不知道為什么不會騎了,也不愿意學。
正在我們聊著的時候,幾個孩子玩的局面發生了變化。正是這個小女孩,已經開始嘗試用我家的小自行車學習騎車了。當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她的媽媽一臉驚訝的表情。她說,她在家里怎么鼓勵,孩子都不學,不知今天這是怎么了?
再看那幾個孩子,小女孩在車上僵硬的控制著車把,我家的寶貝在旁邊給她講述騎自行車的的技巧和進行心理安慰。其他的兩個小朋友在后面幫她扶著車。這個自行車學習幫扶小組,熱熱鬧鬧的在人群里緩慢的移動著。其熱烈的氣氛絲毫不亞于旁邊的廣場舞。過去個把小時以后,幾個家長分別叫著自己的孩子回家了。但幾個孩子真的是特別高心。尤其那個小女孩,她興奮的說下次一定會來,把自行車練會。
這件事情深深地觸動了我,對于還在的教育,也是給了我很多啟發。
一個是學習要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很重要。
有很多時候,家長一直責怪孩子不愛做著,不愛干那,結果孩子越來越逆反,越來越難管。如果我們客觀的反思一下,也許問題并不在孩子身上。
孩子學習的時候,我們是否也在拿著一本書在閱讀,或者低著頭在寫文案。如果這時你在那里看電視或者打游戲,就不要奢望孩子出淤泥而不染。
氛圍很重要,他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潛意識 ,讓他們知道這個時間 ,這個地點,大家在做什么,他應該做什么 。如果讓孩子踏踏實實的去做一些事情也請家長們創造好氣氛。
第二個是學習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團隊 。
我們都知道一個道理就老子教不好兒子 。人們認為由于親人關系太近 ,不忍心孩子受苦,而導致孩子學無所成。其實 ,我覺得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練 。一個人的苦學 ,就像一個人在戰斗 。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水平是什么 ,永遠不知道自己是否還需要努力?
所以在古代就有學院那么一說 ,小朋友們在一起學習,誰學的好誰學得快很容易體現出來 ,小朋友們可以很明確知道自己的位置 。同時 ,集體學習很容易使學員之間互相交流 ,取長補短,一方面使學習不單調,一方面大家的學習方式可以不斷完善 ,思路更加開闊 。
我本人學習太極拳已經有幾年了 ,如果要不是跟著師兄弟一起練 ,我估計自己早就放棄了 。和大家一起練的時候仿佛有一種氣場 ,迫使自己拿出做好的狀態去打好每一遍拳 。但是自己在家練的時候,往往找各種理由偷懶或者不練 。這就是差別 。
一個積極向上的團隊就像順水而行的船隊,就算你慢一點,但是為了不掉隊,你一定會讓自己加快速度。
第三個是一定要讓孩子知道通過自己學習的東西,已經讓他取得了一定的優勢 。
我看過一本書 ,書上提出一個理論 ,因為擅長所以熱愛 。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個人由于在某個領域取得了優勢 ,他會有一種原動力要保持這種優勢 ,并會逐漸將這件事情當做事業去做 。比如很多運動員,就是因為小的時候由于出生月份比較早,體格比同齡出生晚的小朋友好一些,他們往往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從而被選入校隊,并進一步成為專業運動員。其實隨著年齡增大,體質差異越來越小,但是他們為了保持優勢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反而使自己越來越棒,進一步拉大差距。
我們經常遇到家長說到孩子小的時候有什么特長 ,可是越長越回去 ,現在反而成了弱項 。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反思的 。為什么會退化 。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孩子在取得優勢的時候家長沒有及時的認可 。
我們中國人講究謙虛 ,所以當孩子取 一些成績的時候,我們不好意思贊揚 ,我們認為那是驕傲 。但是 ,在孩子的認知世界卻影響很大 。孩子會這么想:我這樣做了明明做得很好 ,你還不表揚我 ,甚至還訓斥我不能驕傲 ,那我這樣做是不是錯了 ,那以后我不好好做就行了 。還有的家長動不動就拿誰家的誰比你強,你怎么不爭氣?孩子會怎么想:我怎么這么多地方不如別人,我是不是有缺陷,那我就這樣吧。
我們往往拿著成人世界的為人之道去衡量不諳世事的孩子 ,光這一點我們引以為傲的處世之道反而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 。孩子做得好一定要大聲表揚出來 ,讓他知道他做得對 ,他有優勢和天賦,他能夠把事情越做越好 。受到這種正面的和陽光的鼓勵,對孩子信心的建立和對事情的堅持至關重要 。
所以 ,教育孩子方式不如到孩子的生活中去找 ,那里是他們最天性、最自然的地方,那也是孩子們最能接受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