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最近出了個非常熱門的項目叫做IOST,號稱下一代既安全又具備高擴展性的基礎鏈,采用分片(Sharding)技術解決了ETH的擴容問題,大大提升了交易數據吞吐量,這個項目從12月底到1月初傳遍了中國的幣圈,大家紛紛詢問如何參加ICO,市場各種瘋搶和沒額度,筆者也甚是好奇,于是打算仔細研究一下,然而卻產生了諸多狐疑共大家思考。言歸正傳,我們先還是評測項目。
【IOST綜合評價】
眾籌時間:未知(據推斷應該是在1月初8號附近)
預售定價:
第一輪1ETH=20萬IOST
第二輪1ETH=15萬IOST
第三輪1ETH=10萬IOST
按照1ETH折合1萬RMB,IOST成本在0.05-0.1RMB之間
總發(fā)行量:210億 IOST(致敬BTC么?)
流通量? ? :40%眾籌發(fā)行
概述 ? ? ? :基于分片(sharding)技術的區(qū)塊鏈基礎鏈
特點:
1. Distributed Randomners Protocol (DRP),確保分片結點隨機數列產生的安全性
2. Efficient Distributed Sharding (EDS),核心高效分布式分片技術
3. TransEpoch,分片驗證者協(xié)議
4. Atomix,原子協(xié)議
5. Proof-of-Believable consensus approach,置信度證明共識機制
6. Micro State Blocks (MSB),微型塊,用來節(jié)省存儲空間
板塊:?基礎系統(tǒng)(開源公鏈)
創(chuàng)始人團隊: 各大名校諸如清華,Stanford, Princeton,Cornell,Berkeley,?Tufts,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Harvard etc. (就這豪華的高校聯(lián)盟就把筆者給嚇尿了,頓時膜拜)
【IOST技術白皮書】
白皮書整體架構類似一份Paper(論文),學術氛圍很濃烈,寫作思路和手法很嚴謹,可以佐證的確是來自高校的風格。而且作者深知當前區(qū)塊鏈技術的痛點——?Decentralization Scalability Security 三者只能得其二 (去中心化、可擴展性和安全性的相互限制鐵三角),此處讓筆者想起來實體項目運作中進度、費用和范圍的鐵三角了,哈哈。
Vitalik Buterin也一直致力去優(yōu)化這個鐵三角問題,并提出其中一個解決方法就是以太坊的技術變革——分片(sharding),那么IOST正是沿著這個思路優(yōu)化這個鐵三角問題。所有的技術問題看到這里,基本上全部吻合,鑒于純技術問題比較燒腦,感興趣和相信自己智商的同學可以前往鏈接去學習以太坊愛好者中文版翻譯和解釋:干貨 | 以太坊分片:overview and finality
如果覺得還不過癮可以前往純一手英文版原版解釋:On sharding blockchains以及Public blockchain scalability PPT
至此,理論上IOST項目太牛逼了,一旦落地將對整個區(qū)塊鏈產生質的飛躍!
【IOST背調】
于是,筆者開始對IOST的團隊、路線圖、代幣模式、github代碼、linkedin身份經歷確認、投資人背書和電報熱門度等信息開始進一步的研究,卻驚奇的發(fā)現(xiàn)了下面幾個問題:
1. IOST項目和DATA項目投資人團隊高度重合,網站樣式也高度雷同;
2. IOST項目和DATA項目營銷手法均采用——饑餓營銷(此處聯(lián)想當年熱門的撤絲叔叔蛋糕,鮑師傅和喜茶),所有人一瞬間都知道了這個項目,而且解決了區(qū)塊鏈的一個頑疾,都想參與時李笑來全部包場了(或者某某機構包場了)
3.IOST項目和DATA項目均采用病毒式空投宣傳,IOST電報群有近5萬人,大量人頭都是分享鏈接拉人頭獲得68 iost 而來 (68 iost 按照0.05算也就3.4RMB,按照目前上交易所的最高價格0.5算34 RMB)。IOST熱度過掉后,DATA也粉墨登場,也是各種先建立社區(qū)宣傳要私募,然后額度被機構包了沒了,馬上也要空投了,手法如出一轍。
4.IOST項目和DATA項目均是真格基金和火幣實驗室的孵化項目,均會首發(fā)火幣。
至此,一股反胃和惡心涌上心頭,也許項目想法是不錯的,技術也有實現(xiàn)的可能,但是機構如此不負責任的標準化炒作項目就太不道德了,結局無非兩種:
1.機構炒作圈了錢,項目做不出來,機構賺了無所謂;
2.機構炒作圈了錢,項目還真做出了點東西剛開始,機構立馬要求套現(xiàn)大部分,項目組也惡心了
不論哪種解決,機構就是奔著圈錢去的,留下一片狼藉給廣大群眾,項目組有良心的堅持做下去,沒良心的也就兩手一拍。(此前熱鬧的xdite和李笑來關于otcbtc之爭本質也差不多)
【IOST和DATA雷同對比】
1.官網風格:
IOST VS DATA
2.團隊人員頭像畫風:
IOST VS DATA
3.同一撥顧問:
IOST VS DATA ?(Yusen Dai和Bman Lee都從IOST年紀輕輕做到了DATA滿臉胡子,而Jia Tian除了漲了胡子職位變成了科學家/專家)
4.白皮書均存儲在https://docsend.com/
IOST:https://docsend.com/view/ihwqcdg
DATA:https://docsend.com/view/pk5w8wx
5. 除了白皮書,均有一頁總括 (筆者很喜歡如此做項目,我們稱之為one page stragety,抓住核心就好,詳細的這年頭沒啥人看,但是肯定得有)
6. 均無github代碼:
IOST: 無網址
DATA:https://github.com/Blockchain-DATA?無內容,空白的
7. 病毒式空投——IOST已出, DATA拭目以待:
IOST VS DATA?
【總結】
寫到這里,筆者腦子里出現(xiàn)一個場景:
機構挑選了一個不錯的項目策劃,對項目團隊說:我可以提供項目之外諸如網站、宣傳等一切活動,這個折算成我的代幣投資(可能真實總共投入也就幾十萬吧,回報就難說了)。稚嫩而又無依無靠的項目團隊只能應諾,甚至也可以一拍即合(這個場景太負能量了)。
發(fā)幣,圈錢,饑餓營銷,上交易所10倍到手,割韭菜
在此真心呼吁:
1.機構在展現(xiàn)資本家的掠奪嘴臉時,能否從企業(yè)家和社會責任感的良知處想一想,錢賺得再多也就一輩子,貢獻人類才是價值。少一點套路,多一份用心!
2.有創(chuàng)業(yè)想法的項目團隊能不能靜下心來做自己的事情,不要被這浮夸的幣圈表象魅惑了心靈,酒香不怕巷子深,踏踏實實做出東西來了,自己簡易的網站也能自行ICO,這樣自己才是主人,不會被牽著鼻子走,這是一個缺踏實做事的年代而不是一個缺臭錢的年代。
3.投資者不要盲目跟風,為了賺錢將自己的本錢都搭進去了。投資保住本金再談賺錢,凡是看不懂不碰,不理解不碰,熬不住不碰;能理解能共鳴熬得住,請梭哈!項目的機會不會只有一個,但你的本金可能就這一次!
最后,本文主要針對的兩個項目背后的運作團隊的質疑,并不針對項目本身,從roadmap可以看出:
1.IOST是一個新星的構思,要做到落地,路還很長(公布版白皮書也是2017-12-31的);
2.而DATA項目應該是有項目基礎的;
3.本文不做任何投資建議和關于IOST以及DATA的推薦或者否定,只是提供客觀信息供大家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