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關于轉基因討論活動后的自我反思.......
? ? ? 很顯然這個話題本身就注定了它的撕逼性,當時也是帶著學習精神以及科普使命去的,過程自不必講,無非兩個觀點,一是反對轉基因(不出所料會是大多數(shù)人),二是支持轉基因(我就是支持轉基因的挺轉派)。
反轉派的論據(jù)主要有:
1、崔永元的紀錄片(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小鳥不吃轉基因玉米......)
2、某些書籍描述的轉基因食品的危害(比如美國通過轉基因糧食瓦解我們的健康,或者通過轉基因逐代削弱中國人的繁殖能力)
3、陰謀論的推導(比如美國亡我之心不死,某些神秘組織的陰謀操作,利益共同體的謀財策劃.....)
4、一個質疑(萬一我們的后代或者后代的后代的后代因為轉基因出現(xiàn)了問題怎么辦)
5、以及最后一個要求(知情權)其實在我看來知情權已經不是在討論轉基因有害還是無害這個問題了,那是另外一個問題。
挺轉派論據(jù)支持:
1、轉基因跟我們傳統(tǒng)農業(yè)沒有特備本質的區(qū)別(農業(yè)史就是一部轉基因史,學過生物的我們都知道,基因正常情況會發(fā)生變異,我們人類的農業(yè)文明的建立就是篩選出那些有利于我們存儲種植的基因,雖然沒有人工植入基因,但是也變相的改變了這個種群的基因,比如野生水稻長熟之后,稻米會自動脫殼;包括我們后來的雜交技術,本身也是混入了不同品種的外來基因,本質上那就是轉基因,只是采取的方法不一樣而已;甚至轉基因技術在此發(fā)揮的優(yōu)勢還更大,因為雜交會混入大量的其他不需要的基因,篩選難度大,而轉基因技術更精準,提高了我們生產的效率,所以造福社會)
2、崔永元肯定是為了人們健康著想,動機沒問題,但是動機不能作為評斷是非的標準,打著“我愛你”這個旗號實施傷害的事數(shù)不勝數(shù),而且我們只盯著崔永元的觀點,在崔的對面還有很多很多科普人士,只是我們不認識不知道他們而已,但是不能因為我們不知道這些人的存在就肯定崔是對的,至于應該怎樣看待崔,用科學家的評判標準就是崔不是領域內最權威科學家、所持觀點也非主流科學家的主流意見,而且沒有最新事實新發(fā)現(xiàn)(事實上美國人不僅吃轉基因食品而且是轉基因食品第一消耗國,至于小鳥不吃轉基因玉米,這個實驗怎么做的,是否符合標準的科學實驗無法證明,不能用小鳥比人聰明來下定論,畢竟大腦遠遠大于小鳥,人比小鳥聰明是確定無疑的....)
3、可能這個這個世界很多人信奉陰謀論,但是陰謀論有個最大的缺點,就是所有的環(huán)節(jié)鏈條必須天衣無縫,就像我們說了一個謊言,必須用更多的謊言來圓這個謊言,其中只要有一點不自洽,那么整個謊言就被拆穿,陰謀論也是一樣,尤其一個針對的人群眾多,時間跨度長遠,地域分布廣泛的陰謀,簡直不可能不出問題,因為這個世界的復雜性令我們難以想象,就算外部沒有識別,內部可能都會崩潰(例如斯諾登揭發(fā)美國征服監(jiān)聽美國民眾),就像一個蝴蝶可以引起一場龍卷風。
4、目前為止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轉基因致癌和導致人體出現(xiàn)問題的事例,實事求是的講,我們吃的很多傳統(tǒng)食物很多也會導致我們生病,有人喝牛奶拉肚子,吃海鮮過敏.......,他們都不是轉基因,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吃了出問題。至于100年后200年后我們的后代會不會出問題,這是個概率問題,不能算作轉基因食品有問題的一種依據(jù),說句不吉利的話,提到這個問題跟提到出門可能出車禍一樣,只要出門就有出車禍的可能性,你不出車禍,你的后代呢,你后代的后代會不會出車禍,其實是兩個問題不能混談,當然上面的話說的特別不好聽,但是貝葉斯定理解決了這個問題,貝葉斯定理也就是主觀概率,我們現(xiàn)在知道的人工智能的底層算法就是運用了貝葉斯定理,主觀概率對應的是我們熟知的客觀概率,(客觀概率很好解釋,比如拋硬幣,不論怎么拋,正面反面的概率永遠是50%;主觀概率不一樣,比如一個箱子里面有黑白兩種球,但是你完全不知道兩種球的比例,那我們剛開始假設各50%的概率,但是如果你連續(xù)抽了兩個白球,是不是意味著白球可能會多一點,那我們就主觀的相應的修改一下白球的概率,可能是60%吧,如果連續(xù)5個都是白球,那它有沒有可能是80%呢,就在下一個你抽出一個黑球,那根據(jù)實際情況,可能白球就沒有80%那么高,75%可能差不多,每一次的判斷都是根據(jù)新抽出來的球做出新的判斷,根據(jù)實際情況隨時調整概率,這就是貝葉斯定理)貝葉斯定理其實就是我們提供了一個面對新生事物的的態(tài)度以及解決方案,根據(jù)每一個新生事實,隨后做出調整,絕對不聽風就是雨(面對轉基因也應該如此,目前是沒發(fā)現(xiàn)問題,確實有出問題的可能性,如果真出問題了,那就根據(jù)新生事實做出調整才是最佳策略)
5、至于知情權,首先肯定的是吃與不吃肯定是自己的選擇,國家在轉基因這塊的標準也是特別嚴格的,甚至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標準,我們能夠在市面上買到的轉基因食品也都是沒問題的(比如女生喜歡吃的木瓜基本都是轉基因,好像豐那個啥的效果還廣受認可哈),其實話題討論到崔某提倡的知情權這個咬文嚼字的份上,可能就缺少了探索精神了,因為最好的方式是通過學習了解去構建對轉基因的認識,而不是網上的一些圖片道聽途說的消息,維護知情權并不能幫助大家真的認識轉基因,所以提高認知的唯一方式是學習,隨便拿一個名人公知在網上發(fā)布的言論這樣的拿來主義太廉價.....。當然也非常能夠理解大家對轉基因不信任,就像我們對很多商家的不信任一樣,但是排斥他們有用嗎,沒用的,只有擦亮眼睛提高認知,被蒙騙的可能性永遠存在,騙子也永遠存在,所以被騙只能證明自己傻,誰也不能怪,傻就應該被騙,這是認知稅,是不學習交的學費,在學習上少花錢在別的地方就對花錢,不要指望騙子同情,提高認知能力才是最佳解決方式,否則只能被收稅:
商家打著非轉基因的口號是為了收稅(沒有證據(jù)證明非轉基因就比轉基因好,借用大眾對此不了解為自己牟利)
商家打著怕上火喝XXX是為了收稅(事實上很多人過了一生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是上火)
商家打著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收稅(就算天天吃核桃也不能保證聰明,參考《聰明是天生的嗎》,實際上那么低的含量要起到有效果我不確定一次要喝一箱還是喝三箱甚至更多箱)
..................
站在辯論的角度上,可能我完成了一次勝利,但我是帶著科普的目的去的,所以特備希望別人認同,但是即使我勝了,事實上并沒有取得我想要的結果,看來科普工作不好做哈,向來說服別人就很難,這個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大家是覺得你有道理,但依然不會動搖對轉基因的看法,學過心理學的同學可能都知道,我們人類天然的會維護自戀,我們的潛意思卻會為自己的想法去辯解去找支撐,但我想可能大家即使還是不會吃轉基因,但是有可能一顆轉基因無害的種子已經在某個小伙伴的心中的某個角落種下了,期待它的成長。
當然最大的問題不在這里,因為我在后面跟異見者的辯論中的處理方式可能不太好,這也是我今天要反思的問題,而正確的處理這個問題會用到上面提到的心理學知識,也會用到別的心理學知識,了解人性是人生必修課,不論是管理團隊家庭相處交友聊天包括后面提到的如何正確的出售時間來掙錢都是如此。
自我反思:
1、態(tài)度堅定立場分明,所以對待異見火藥味略重
2、攻擊性略強(即使對方提出一些錯的的論據(jù),也應該態(tài)度友善)
如何改進:
1、堅定而平和
2、不茍同但友善
為何反思:即使我都對又該怎樣?然后呢?馬克思說過我們人是他所在的社會關系的總和,我們實現(xiàn)價值的基點是連接,得到合理的認同比牛過他人更有現(xiàn)實意義,因此在此做深刻反思,下面舉笑來老師的例子來拆解分析我的反思:
如同李笑來老師講到過的“剛需”,真正的剛需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你想開啟第二種商業(yè)模式,也就是把自己的時間賣出更多份更為重要(解釋一下第一種個人商業(yè)模式和第二種個人商業(yè)模式:
第一種個人商業(yè)模式是把自己的單位時間的價格賣個更高,比如我們努力學習獲得更高的學位是為了自己工作的單位時間價格更高,我們學好某個技能是為了單位時間價格更高......但是這種商業(yè)模式會有個天花板,不管你一個小時能掙多少錢,但是你的時間有限,所以只要在這種模式里,你就很難掙到更多的錢,并且以出賣時間換取收益的方式也很難獲取財富自由;
剛好第二種個人商業(yè)模式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把時間賣出更多份,比如寫了一本書,假如花了一年時間,但是因為你的書一直在銷售,相當于你當時投入的一年的時間一直在出售,即使你退休不工作了,只要這本書在賣,它都依然在產生收益,當然寫音樂也是如此.......;在我所處的這個事情中,就應該運用第二種模式的精髓思想,把觀點事實賣出更多份,讓更多人相信),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關心的問題就不應該僅僅是我對不對的問題了,而是能否等到更多人的認可,就像笑來老師說過他怎樣把時間賣出更多份的方法,第一找到剛需——TOEFL作文的市場需求,第二找到消費者心里真正以為的剛需;笑來老師在新東方教書的時候寫過《TOEFL高分作文》一書,至今還在源源不斷的為老師掙到更多的睡后收入,但是老師本人卻是鄙視學習范文這種學習方法的,如果一個TOEFL英語老師上課講英文范文,在他看來就是犯罪,因為這種方法毫無創(chuàng)意,而作文本身最大的價值所在源于思考,只有有意義的思考才能寫出更好的作文,但是他為什么還要出一本《TOEFL高分作文》呢?因為它是消費者心里真正的以為的剛需;這一點對我啟發(fā)特特特別重要,也就是不管我們有多對,我依然需要用別人認可的方式讓他人接受,否者即使你是對的,那又怎樣?
在這里我需要感謝一個人,這個問題上,她對我?guī)椭艽?,平日里我叫她靜姐,一個溫柔而有力量寬容又堅定的女生,她像水,行進過程中可能蜿蜒曲折但是大方向從未變過,給了我很多好的建議,她說:即使你是對的,但是也不要樹立敵對,對事情的看法態(tài)度可以有,但不要有靶子。感覺又要從學一遍《寧向東的管理學課》了,從新溫習一遍兩遍三四五遍關于“格”“局”的定義及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