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削足適履半生已過。這個履是時代是具體某個小環境需求。如果你不能適應,就會有‘’社會化危機’’。如果你如魚得水,我們所謂順境。
? ? ? 我的履嚴重不適始于高中。我超過富中線5分,卻擔心跟不上,轉而選擇二中實驗班。當我開學第一天站在教學樓前,我感到有些絕望,我認定它會是沙漠。而后來的學校生活,無休無止的應試生活里幾乎見不到人文與自然的風景。我很想轉學,但是可以選擇的學校幾乎沒有,不得已我選擇了適應它的模式,付出的代價是,腸胃長期不適,頭痛,體虛。初中時代紅潤的臉龐變得常年黃兮兮的。好在這樣的學習生涯只有三年。
? ? 大學畢業臨近前夕,劉曉偉老師在臺階上關切問我畢業去向。從進入大一第一天起,我所有的努力都朝向報社,獲過幾個全國性獎項??墒堑任耶厴I時,報社已經改制,滿員,進報社特別困難。劉老師勸我再困難也盡量不要進中小學教書,那里繁瑣的馴服與管束不適合我。
? ? 但最后出于穩定感需要,我還是進入了學校工作。應該說與孩子們進入文學的世界,我是喜歡的,也有許多愉快的回憶。但是更有不斷加強的自我改變,以適應考核要求。最初所有的自我改變帶著能適應學校的成就感與安全感。到07年問題開始顯露,或者是05年產后抑郁帶來了我對家庭的質疑。07年開始對工作的質疑。我突然需要尋找人生意義,需要內觀,強烈的質疑使我開始脫離主流價值觀。之前我有理想有純真,但總體我覺得生活是有歸屬感的。
? ? 質疑與尋找開始,痛苦的跌跌撞撞的漂泊也開始。自我懷疑與否定也變得強烈。
? ? 內心有一個聲音,去尋找一雙適合自己的履。家庭的履變得越來越合腳。這得益于王先生的成長與改變,我們彼此三觀的碰撞與融合。而工作的履還在尋找路上。因為有過漫長的明知不適合卻勉強自己去適應的經歷,于是不到萬不得已,還是很難會去率性的‘’不合便友好再見‘’的行走方式。之前那種適應幾乎是有毒的,因為在那種適應是不斷強化外界要求泯滅自己內心聲音與個性才華的過程。等到溫水煮青蛙,你已經幾乎不信任[離開那個環境你還有能力開始幸福的]能力。辭職已經三年,那個籠子帶給我的種種束縛與壓抑還在,而自己究竟適合怎樣的工作還不斷迷惘,甚至大段時間里失去信心。我讀過李安、王澍的傳記,他們都有七年不工作經歷,都有漫長自我尋找過程,都不急著匆匆把自己削了放進某只履中的經歷,可是我早已習慣婦女頂半邊天思維,早已深藏女性必須有一份獨立的工作的想法,我無法讓自己停下來靜靜得生活七年!
? ? 但是我很想給女兒一個榜樣,人生無需削掉自己靈魂個性也能好好工作的經驗。那種削掉自己帶來的身心傷痛與迷惘,不該是女兒應該繼續的生活!如果我不曾尋找到自己,我憑什么去說服女兒人生無限美好?我不管讀過多少書,還是會像別的父母一樣,內心很需要孩子去適應外界要求,不管那些要求她是否承受得起。
? ? 我在讀書時,多見到的是那些追求自我而成就自我的人。他們一生悠閑自在又全然投入。生活里我見到的卻是更多尋找自我頭破血流的人,足以警戒蕓蕓眾生按部就班老老實實生活。只有那些福報特別好的人一生生活在綠蔭里,過著讓人羨慕的生活。
? ? 蕓蕓眾生是實際的,周圍活得舒暢有個性的人多了,她也便欣然旁觀躍躍欲試;周圍有個性的人挫折連連,她便小心翼翼得嘲笑她們。只有少數人似乎是命運所指定,她們一生必須像丑小鴨一樣不斷出走,不斷去尋找自我。重要的是不管品嘗何等苦楚,她都不會否定自己選擇,因為她明白這于是她是最好的選擇。這條路假如順利,心存對命運的恭敬與感恩;假如不幸,也是紀伯倫筆下貪心的紫羅蘭,作為玫瑰感受過呼吸過,靈魂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