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假看了一本關于班級管理的書——簡·尼爾森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覺得受益頗多。最近也在嘗試用這種全新的方法管理我的課堂,因此把讀書筆記和一些小心得記錄下來,便于與他人分享。
????? 這本書中的很多方法都是為班主任設計的,雖然在我現在任教的學校,中文老師不需要做班主任,但我想很多課堂管理方法都是互通的,尤其作為中文老師總是要應付不同年級、班級、不同中文程度、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聚在一個班里學習所出現的種種問題。因此我將結合自己的情況,將這本書分為以下幾部分來總結:
一.正面管教的內涵
二.
一.正面管教的內涵
? ? ? 顧題名而思意,就知道這本書講的是一種課堂管理方法: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相較于我們在管理學生過程中常用的“說教”、“獎勵”、“懲罰”,正面管教是一種不同的方式,它的目的是讓學生們參與專注地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
? ? ? 這個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回想起自己小時候因為忘帶作業而罰站,忘寫英文作業被打手心,結果除了增添對英文老師的厭惡和恐懼之外,并沒有什么正面的效果。我曾聽說有老師在學生出現紀律問題時通過抄寫漢字來懲罰他,我想效果也是一樣的,雖然在一時間用“害怕抄漢字”的心理制止了吵鬧,可把漢字作為懲罰的工具,還能吸引本來就對漢語有畏難心理的孩子繼續學習嗎?書中提到,“懲罰會造成的三個R:反叛(Revolt,變得更不想學);報復(revenge,因為懲罰引起不快,因此采取惡劣的手段報復老師);退縮(Retreat,因為懲罰引起內心的自卑,因此更沒信心學好漢語),表明了長期來說,懲罰對孩子來說是有害無益的。反觀獎勵,尤其是過度的獎勵也有負面的作用。我記得一年帶中文夏令營,為了讓小華裔們積極舉手參與課堂,用加分的方式鼓勵他們,可是之后上課只要一提問題就有孩子問“這是加分題嗎?”,如果不是,哪怕再容易的問題也懶得回答?!跋矚g獎勵的孩子很快就會依賴于獎勵的刺激而不會因為內心的回報而想成為有貢獻的社會一員”,這是獎勵的負面影響,孩子容易把注意力轉移到獎勵而不再專注于學習本身。
? ? ? ? 正面管教則認為,孩子要好好學習并且減少紀律問題,“除非教給孩子們社會和情感”;而正面管教的愿景是孩子們在學校里遭遇失敗是永遠不會被羞辱,而是通過有機會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感覺到自己被賦予了力量。作者用孩子學說話的例子作了比喻。因為每個人幼兒時期都曾經歷跟著父母學說話,每當我們說錯,父母總是重復正確的話語鼓勵我們,告訴我們“沒事,再來一次就好!”而不會嚴厲地指責或者打罵我們。這個例子放在中文課堂中更普遍,我想沒有哪個中文老師會在學生說錯中文的時候去指責他而不是鼓勵他再來一次吧。那么當學生在課堂上犯了行為錯誤的時候呢,我們或許要從懲罰或者一味批評孩子的方式中扭轉,從正面引導孩子理解他的錯誤行為所造成的后果,并且承擔他的錯誤,最后改正。而在這過程中,沒有老師和同學會嘲笑他,因為大家會一起幫助他認識錯誤,探索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的方式,而不是受到懲罰。這樣的孩子一定也會有安全感和班級歸屬感。
幫助孩子們在學校和人生中成功的三個信念:
1.我能行
2.我的貢獻有價值大家確實需要我
3.我能夠以自己的力量做出選擇對發生在我自己身上和我的群體中的事情產生積極影響
幫助孩子們在學校和人生中成功地四項技能
1.我能自律和自我控制
2.我能與他人相互尊重地共事
3.我理解我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
4.我能夠通過日常的練習發展我的智慧和判斷能力
一個正面管教的教室,是學生們能夠體驗到犯錯誤沒關系并能從這些錯誤中學習的地方。在班會上,他們能夠學會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因為他們會得到幫助,探索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的方式,而不是受到懲罰。
他們還能學到即使當自己無法控制所發生的事情時,他們也能控制自己對所發生的事情的反應。
孩子們在得到傾聽時會更愿意傾聽別人。
通過傾聽學生同學的反饋他們能夠獲得對自己的情感和行為的理解,在一種沒有威脅的環境中,孩子們會愿意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通過探索自己的選擇所造成的后果學生們會從錯誤中學習而不是試圖隱瞞錯誤或者為錯誤辯解。
孩子們只有在有機會通過對身邊所發生的事情的清醒意識和感知來評估問題時才能培養出判斷能力。
當出現問題時,學生們會探究發生了什么事,什么導致了這件事情的發生,他們的行為如何影響了別人,以及他們如何做才能在將來避免或解決這樣的問題。這樣他們就學壞了根據情形需要做出反應。
當老師們愿意放棄對學生的控制,轉而已一種合作的方式與學生們共同努力時,正面管教才會有效。
第二章 正面管教:一有空思維模式的轉變
對比正面管教和行為學派理論為基礎的管教方式
從告訴到問
告訴,通常會造成身體上的生理抗性,想大腦發送的信號是抗拒
尊重地問,造成的是一種身體上的生理放松,向大腦發送的信號是尋找答案。
后者會讓學生們感覺到被尊重,有參與感,感到自己更有能力.并且通常會決定合作.
懲罰和獎勵對于長期的行為改變沒有效果
當孩子們相信自己沒有歸屬時他們就會做出不良行為
用懲罰和獎勵激發孩子的行為其長期效果是使孩子喪失信心。
喜歡獎勵的孩子很快就會依賴于獎勵的刺激而不會因為內心的回報而想成為有貢獻的社會億元因為做正確的事兒感覺好即使沒有人即使沒有別人看到
第三章 領導風格
和善和堅持
提倡老師取消父母和老師雙方的會議,代之以父母老師和學生三方參加的會議。我們都鼓勵學生不要在背后議論別人。
你是哪種動物?自我認知是和尚而堅定的領導風格的關鍵
痛苦與壓力。 ? 烏龜型老師
拒絕與爭吵。 ? 變色龍行老師
無意義與無足輕重。 ?獅子型老師
批評與嘲笑老鷹行老師
教師互助解決問題的步驟
有14個步驟 ?老師互助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考慮而不是一味的課后抱怨。
角色扮演
和其他老師合作可以受到鼓勵
有的時候懲罰學生學生卻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被懲罰
第四章 人們為什么那樣做
喪失信心是所有不良行為到根源
一個行為不良的學生,是一個上市了信心的學生,當學生們相信自己沒有歸屬時,他們通常會選擇以下四種錯誤目的行為中的一種。
1.尋求過度關注
2.尋求權力
3.報復
4.自暴自棄
錯誤目的表
將幫助你識別學生的錯誤目的,并提供了一些有助于改變他們的錯誤信念的鼓勵方式。
冰山叢林
四到六個老師一組,按照錯誤目的表一個老師扮演學生,拿著錯誤目的中的任何一項走到每一個老師面前,角色扮演,請老師對學生的錯誤目的發表看法,繼而學生做出反應和感想。學生對應品格清單看他得到了哪些品格。老師從椅子上下來想一想也鼓勵的話學生網他面前走過的時候說鼓勵的話載體再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
冰山圖二
第五章 在糾正之前先建立情感聯結
增強學生與學校的情感聯結,會使學校的教育更成功。
七種因素影響著學生們對自己學校的積極依戀
有一種歸屬感并感覺自己是學校的一份子
喜歡學校
意識到老師們是支持和關愛自己的
在學校里有好朋友
致力于自己現在和未來的學業進步
相信學校的紀律是公平和有效的
參加課外活動
建立情感聯結----讓學生知道你關愛他
關愛的力量
傾聽并認真對待孩子們
進行一次野外旅行
欣賞獨特性幽默建立情感聯結
尊重學生的課外興趣
第六章 互相尊重的溝通技巧
從阻礙情感聯結的溝通,變為促進情感聯結的溝通
1.假定與核實
2.解救和解釋與探詢
3.指揮與邀請和鼓勵
4.期望與肯定
5.成人主義與尊重
賦予力量的4個溝通技巧
1.說到做到
2.少即是多
3.頭腦,內心,和直覺
4.網球比賽,輪流說出自己的感受
第七章 專注于解決方案
你必須感覺更糟才能做得更好嗎
懲罰之后并不一定能夠得到想要的效果
解決問題的3R1H
相關(related)
尊重(respectful )
合理(reasonable)
有幫助(helpful)
解決問題的四個步驟
這四個步驟老師基本上都會做
工具卡
在教室的籃子里放進一些卡片,當學生有問題時,他們隨機選擇一張卡片解決
選擇輪
練習道歉
和平桌
班會議程
第八章 教室管理工具
1有限制的選擇
當選擇以解決方案的形式呈現時,很多難題看上去就更容易解決了
當你愿意接受學生從兩個選項中選擇的任一項時,你提供的選擇才是可接受的。
2.班級事務
分派班級事務-------給學生們以有意義的方式做出貢獻的機會-------是幫助學生們感覺到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的一種最好的方式
列表以免忘記
3.只做,不說
有效堅持到底的4個步驟
1討論
2.頭腦風暴解決方案
3.最后期限
4.要充分理解你的學生可能不會遵守最后期限
4.啟發式問題
當你告訴學生們該做什么而不是問問題時,你就會阻礙學生們培養他們的判斷能力,推論能力和承擔責任的能力
5.轉移行為的問題
6.什么也不做(自然后果)
7.決定你自己怎么做
不要控制學生的行為,那是不尊重的。要讓學生自己決定
8.尊重地說不
9.同等對待每一個學生
大家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只指責某一些人
10.積極的暫停
舒服的地方,冷靜地帶,沒有辦法上課時去那兒坐坐
11.每次一小步
第九章 解決恃強凌弱的方法
貶低別人以夸大自己
如果事件發生,最好舉行一次班會,讓所有人參加。讓所有受害者,旁觀者和欺凌者以及他們的父母一起參加。確保每個孩子表達看法,孩子們總是能提出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查理的活動
第十章 擺脫家庭作業的困擾
家庭作業與父母責任的綁定。
家庭作業沒有培養學生的自我指導意識,而是交給很多孩子們,他們的作業和成績對父母和老師們來說比他們自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