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滟曾經是讓父母無比驕傲的孩子。她從小知書達理守規矩,是街坊鄰居交口稱贊的乖乖女,上學的時候學習要強成績追求完美,是老師欣賞同學羨慕的模范生。高考的時候,滟是學校的文科狀元,以優異成績考入名校,給好面子的父親爭足了臉。
一帆風順的日子一直持續到二十歲,那年滟上大二,忽然就休學回了家。
滟患上了抑郁癥,這病是怎么得的,不得而知,西醫說可能因為體質敏感、精神壓力大,中醫說可能是因為身體虛弱、氣血兩虧,但是不管如何,滟患上了當年在小城里還不太被人們了解和接納的抑郁癥。
休了學的滟像換了一個人,不愿見人,情緒不穩,動輒哭泣,甚至出現自殺傾向。
父親接受不了女兒的變化,從開始的唉聲嘆氣,到后來的煩躁抱怨,終于有一天,他忍不住對女兒發作,“你整天這樣待在家里,學上不了,還哭哭啼啼的,你就是太軟弱才得了這種病,現在街坊鄰居都笑話咱們家,我的臉都讓你丟盡了。”
滟面對父親的指責大聲哭泣起來,像一個三歲的孩子。
這時候,媽媽默默走過來,抱住了她。
2
滟說,那會兒大家對抑郁癥的知識了解不多,常有人把此病跟精神分裂癥混為一談。
對于身體疾病,大家多表現出同情,但是對于精神上心理上的疾病,大家卻或多或少表現出歧視的態度。
因為抑郁癥,滟被親戚朋友看不起,被鄰居說三道四,被父親嫌棄,病中的她,因為敏感,更夸大了大家的這些反應,一時間覺得整個世界都塌方了。
清醒的時候,她知道自己生了病,得慢慢治療。但是不知道這病什么時候能好,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恢復到正常狀態,想到康復可能遙遙無期,她自己都失去了耐心。迷茫和恐懼,一度讓她覺得生無可戀。
那個時候,能夠完全接納她,對她的一切反應都表現出十足耐心的,唯有媽媽。
病中的滟常常覺得恐懼,因為恐懼,她會像個小孩子一樣哭泣,這種時候,媽媽都是輕輕抱住她,拍她的肩,安慰她,“不怕不怕”,在媽媽的懷抱里,她能感受到暫時的安全。
病中的滟還常常徹夜失眠,睡不著更會胡思亂想,媽媽每夜都會來給她蓋被子,看她輾轉反側,就會留下來陪她一會兒,兩個人躺在一張床上,滟偎依著媽媽,就像孩提時那樣。媽媽的氣息環繞著她,她就能踏實睡上一會兒。
滟有時候會對媽媽說:“我這樣子很不正常對不對,就像是個孩子。”
“沒有不正常。”媽媽說,“你在媽媽眼里,本來就是個孩子。”
滟的媽媽那會兒還沒有退休,但是為了女兒,她請了長假。
滟懼怕見人,不愿出門,但是媽媽說多曬太陽有利于康復,晴天的時候,她就拽著滟出門。滟出門都會用厚厚的圍巾包裹自己,看見人都低著頭,她覺得所有的人都在用怪異的目光看著自己,可是媽媽從不在意,有熟人打招呼的時候,滟的媽媽總是很自然地回應。“散步呢?”“對,散步。”“今天陽光不錯。”“對,陽光挺好的。”“這是滟吧,怎么捂得這么嚴實?”“嗯,她喜歡捂得嚴實點兒。”
熟人走過去了,滟總是說:“媽,我們回去吧,大家都在笑我。”
“沒人笑你,孩子。”媽媽總是這樣說。
“我病了,大家都瞧不起我。”滟說。
“生病不是丟人的事,沒人瞧不起我們,就是有人瞧不起,我們也不怕。”媽媽說著,挽著她的手,走向街心花園。
那段時間,一向不太看書的媽媽惡補了很多關于抑郁癥的知識。
她把各種新鮮蔬菜換著花樣做,把水果榨成果汁,給女兒補充維生素。
她帶著女兒曬太陽,鍛煉,補鈣健身。
她陪著女兒坐火車去北京和天津的大醫院尋醫問藥,也打聽各種偏方。
她打聽誰是本市最有名的心理醫生,陪著女兒去就診。
她把家里的刀子繩子都悄悄收拾起來,拿出笑話大全放在女兒枕畔。
她帶著女兒去菜市場,去服裝店,像沒生病的人那樣生活,從不在意別人的目光。
她總是樂呵呵的,想給女兒一些正能量,但是頭發卻一年間白了一多半兒。
滟的父親覺得女兒整天這樣待在家里是件丟人的事,多次建議把滟送到農村老家休養,可是滟的媽媽堅決不同意,她在丈夫發火的時候擋在女兒面前,像母雞護小雞。她堅持把女兒留在身邊,她說:“這里看醫生方便,這里是滟最熟悉的家,孩子在這里才會有安全感。我的孩子就在我身邊,哪里都不去。”父親從未見妻子反應如此激烈,后來漸漸地不提此事了。
滟那段時間就像小孩子那樣,整體待在媽媽身邊,她總是問母親,“為什么我這么倒霉,生了這樣的病?”
母親說:“人活在世,哪有不生病的,有病咱就治,沒有什么大不了。”
滟說:“媽,你說,我能好嗎?”
母親說:“當然能。”
滟的媽媽看上去是很柔弱的人,可是女兒生病之后,她卻變得無比強悍,她一門心思陪著女兒康復,篤定地相信女兒會好起來。
3
經過多方治療與循序漸進地鍛煉,滟的病在一年半之后基本好轉,醫生說抑郁癥容易復發,平時要注意多鍛煉,保持樂觀情緒。
那時的滟,已經不那么恐懼,因為媽媽說:“最難的時候過來了,以后都是好日子。”
費了一番周折,滟又回到了學校,恢復了學習。
畢業后,滟回到家鄉城市參加了工作,后來又結婚生子。她的抑郁癥沒有復發,她平時待人寬容豁達。
滟說,她生病的時候,如果沒有媽媽,康復就真的遙遙無期,如果沒有媽媽,她都不知道她現在會是什么樣子。
滟說,忘了是誰說過:“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這話太對了,如果在你人生最最灰暗的時候,只有一個人不離不棄,用自己溫暖的懷抱撫慰你,給你這世上最大的柔情和安全,那這個人,一定是媽媽。
媽媽,是我們每個人,在這世上最柔軟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