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7年5月11日18時30分,更改作息時間以來,節奏似乎亂了一些。規律的生活,看似削減了我們的自由,但往往在這之中你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不規律的生活,總是讓你思考下一步該做些什么,這樣便難以沉下心來思考。反而,在固定的節點,讓大腦的運作節奏跟上時間的腳步,心流緩緩而出,這種感覺很美妙。習慣的養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唯有始終保持著勤勉之心,一日一日往前走著。
今日說說我的爺爺。
爺爺年輕時是當之無愧的的一家之主,在我的印象之中,他的話近乎“圣旨”,家中很少有人能反駁。不管對的錯的,只要他說的話,大部分都得照著辦。我小時也經常去到爺爺家,經常是一到家中就被要求做作業、看書。那時的我雖然很喜歡看書,但是也喜歡湖中的龍蝦、樹上的知了、田埂的野菜、門前的棗樹、豬窩邊的葡萄、竹林里的春筍、刺窩里的樹莓、西游記中的孫猴子。小孩貪玩的天性是難以抑制的,每每回爺爺家,我都是先做一會作業,等大家都各忙各的時候,就“偷著”去找小伙伴玩。于是,就有了以下各種畫面:
1.池塘邊,我和小伙伴們剛釣完十幾只龍蝦,正興致勃勃地拿著釣竿,仔細觀察竿上的細繩動靜之時,便能聽到爺爺的聲音“你怎么跑到這來了?”,于是我就跟著他悻悻而回。
2.跟小伙伴跑到樹林里面抓知了,順便采著樹莓,邊走邊吃。這只大,那只好看,正要把蛛網伸向那只知了時,看到爺爺的身影,那嚴厲的表情讓我不寒而栗,趕緊把竹竿交給小伙伴,跟著他怏怏而回。
3.跑小伙伴家中看《西游記》,孫猴子的千變萬化,雖然已經看過N遍,但依然沉醉于其中。我們正討論著下一步劇情時,爺爺又來到了我的身后,“我說,你這小鬼,怎么這么不發狠(發狠,為池州方言,意思是努力),一轉身你就跑了。將來能干啥啊。”。于是我只能嗚嗚而回了。
爺爺對我,既有嚴厲的一面,也有慈愛的一面。
小時在爺爺家住,每天清晨,他都要喊我起床,以踐行家中“勤”的訓誡。這時,他的房間便會有幾袋很好吃的餅干,一壺泡好的茶,我知道是預留給我的。雖然我不喜歡喝茶,但是餅干是愛吃的。洗漱完后,到桌上拿起餅干,喝幾口茶,對著窗,享受外面明媚春光。爺爺這時會拿幾張報紙過來,跟我說這幾篇文章你看一下。我接過來,雖然看不大懂,但總是很認真地看完。我知道這是祖孫之間的另一種形式的對話。
去年我回家,參加一個酒席,大醉而回,睡在爺爺家。爺爺看見我的情況,便讓小叔將我扶到他的床上,而他竟然在旁邊守了一夜。我迷迷糊糊中數次醒來,都看見他在旁邊,搖著蒲葉扇,對我輕輕地扇著。借著微弱星光,我依稀能看見他那關切的眼神。第二天早上,爺爺依然如往常一般五點起床,而我經一夜沉睡,醒來也早。他拿柴火燒水,我就在一旁幫忙,然后一起坐在旁邊看水汽升騰。工作之后,回家相比以前更少了。我知道我的陪伴總是很有限的,因此很珍惜這種時光。清晨五點的天空,深藍而黑,遠方已能見到微微露出的魚肚白,一老一小,在這中國廣袤土地的一個小角,用無聲的方式,交流。
去年我從家中回來之后不久,爺爺突發中風,雖然經歷手術,并無大礙。但身體狀況卻大不如前,再難以復現清晨燒水的光景。老天降臨在我們身上怎樣的病患并不由我們決定,但是以積極的精神狀態去應對之,并最終在所有的結果中追求最好的努力(發狠),這些都是我們能夠做的。我堅信,他能用堅強的意志,克服面臨的困難,給我們展示“一家之主”究竟是何種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