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之道》美國公認的學習第一書,作者喬希·維茨金9歲就獲得全美象棋冠軍的天才神通,縱橫西方棋壇10年后,又練起了太極拳,連續21次贏得全美太極冠軍及世界冠軍頭銜,成為“太極拳王”
這學習的功力真是讓我望塵莫及,雖然學習也是有技巧和方法的,可是非常好奇作者為什么可以9歲都可以這么成功?而且10年后又稱為了太極拳王,學習能力怎么會那么強?文中接下來有三大黃金學習秘訣值得我們學習。
01
漸進理論 ? ? ? ? ? ? ? ? ? ? ? ? ? ? ? ? ??? ?
何為漸進理論?認為成功是努力的結果,他們相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種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的思維模式叫做“漸進理論”
而反面就是傾向于把失敗歸結為與生俱來的能力,而且把它看成固定不變的整體,這種思維模式叫做‘整體理論’。
舉個例子
我在前幾年一直想著剪個齊劉海,那時候很流行,捂臉。。發型師告訴我,我的腦門比較窄,不太適合。
從那以后我就意識到我腦門窄這回事,而且陳先生總是喜歡逗我,說我笨,我們倆就是一對互黑逗比小夫妻
有一段時間,我就覺的原來這么笨就是腦門窄小,陳先生和我姐姐,姐夫的腦門都很寬,很光,就覺得他們聰明是腦門大呀...
然后我經常會留意別人腦門大小這回事,現在想想好荒謬,請原諒我的無知~\(≧▽≦)/~
可是這好像我在哪里看過聰明和笨有點這個緣由的,記不清了
不過我還是我需要摒棄固有的整理理論的思維模式,而需要有漸進理論的思維。
因為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
剛看了小炤群花朵媽媽寫的漸進理論的這段陳述,真的覺的很好,朵媽不好意思,我借用過來了,想著留著以后教育孩子的時候用(*^__^*)?
在某個家長智慧課堂聽課,老師強調了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夸什么,都不要夸聰明!”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當一個孩子完成學習任務后,得到的反饋是“你真聰明。你真棒!” 這種終結性評價更多看重前一個階段的表現和最終成績,給孩子的信息是:【你任務完成的漂亮,是因為你聰明,沒有完成任務,是因為你不聰明。你沒法控制自己聰不聰明,你之后的表現和你聰不聰明有關。】這種內部不可控的歸因(我不能控制自己變聰明),促使孩子形成了不可改變的固定性思維(我聰不聰明是天生的)。
這樣的夸獎會讓孩子認為天賦比努力重要,從而阻礙孩子的成長,甚至毀了孩子。
如果當孩子完成任務后,得到的是:“我看到了你為出色完成任務而付出的努力!”這樣的反饋將成功歸因在內部可控的因素。(我努不努力是可以控制的)因此孩子形成的是成長型思維,也就是漸進理論,讓孩子明白,成功是可以靠自己一步一步努力獲得的。
所以夸孩子努力,更能促進孩子的成長。
想起來了讀書的時候,學校走廊里總是喜歡放一些名人名言其實都是在強調漸進思維模式。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02
?軟區域
大家都會有這樣的煩惱,明明知道必須要進入集中精力進入狀態,可是卻有一些雜念還停不下來,心理學家給出了一個辦法,進入“軟區域”;心平氣和的對待已經發生的事,然后學將這些事情為自己所用。不過進入軟區域需要一定的訓練
舉個例子
我原來是屬于不好入睡的人,到晚上睡覺點了,可是腦袋會總是想個不停,對自己也有會類似這樣的暗示:那么晚趕緊睡了,晚睡對身體不好等,然后再停再想,循環著..直到累了也不知道什么時候睡著了。早上被鬧鐘叫醒,夜里會多夢而且睡覺質量不高。
在看自控力這本書時候,書中說可以練習冥想的方式,然后每次睡覺前,就只做一件事,心里默念呼吸,呼一次3秒,吸一次3秒。如果感覺到自己又胡思亂想了,不反抗,慢慢的繼續前面的動作,然后不知不覺睡到天亮自然醒。真的超級好用,而且加上晚上跑步在運動,現在睡覺質量真的很好。
如果你也有這種情況,可以試試呦
神經學家發現,如果你經常讓大腦冥想,它不僅會變得擅長冥想,還會提升你的自控力,提升你集中注意力、管理壓力、克制沖動和自我認識的能力。
03
旋渦效應
旋渦效果是指一系列錯誤的連鎖反應。
當人們犯了錯誤,時間仍在流逝,那些停滯不前的人,就像進入一個錯誤的旋渦。在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最關鍵的是要保持冷靜,恢復清醒,趕緊調整,這樣才能轉危為安,轉敗為勝。
我覺的這樣旋渦效果特別適合在參加考試,比賽等場合使用,若這一場發揮不好,馬上冷靜下來不要讓自己進入旋渦效應,調整狀態馬上進入新的考試和比賽中。
總結:自己需要改變固有的整體理論思維模式,運用漸變理論的’思維模式,因為思想對一個人的影響實在太大了。當自己無法高效專注時候,可以訓練自己進入"軟區域“,在工作和生活中發現出錯的時候,一定要冷靜面對,調整狀態,千萬不要進入“旋渦效果”。這三個黃金學習秘訣非常實用,你我必須值得擁有。
不知不覺一個半小時候過去了,去做飯吃了,拜拜,下午繼續,補作業啦,可是還是要用心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