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存在另外一個如初的世界
? ? 會有那么一個世界,讓你只能記住感動的瞬間,于是開始溫暖地畫地為牢。
? ?今天是放假的第十三天,感覺自己在家中已經(jīng)頹的不行,拼命了一個學期的我終于是在放假后徹底放了羊。在回家的前一天下午,我在圖書館翻著自己愛看的書享受著靜謐的時光,并在心里暗暗打算回家后要看完好幾本書。然而現(xiàn)實還是證明一切的一切還是自己想多了,真不好意思,回來的我追劇追了十幾天。于是終于在前兩天預感到自己不能這樣下去,于是在前兩天翻開了《第七天》這本書。
? ?對這本書一直懷揣著滿滿的期待,本想著在放假的第一天就要看這本書,還是拖到了現(xiàn)在。對這本書的期待可能源于書名,可能源于作者余華,但是自己心里還是最清楚無非是源于介紹的人。《第七天》是一個朋友推薦給我的,他說他很喜歡余華的書,很喜歡批判現(xiàn)實的書,于是我因為他的描述對這本書抱著萬分的期許。孤陋寡聞的我在他告訴我之前并沒有關注過余華的作品,拿到書后在網(wǎng)上搜索了一下,看到了關于這本書的介紹,知道了書中荒誕魔幻的筆法,于是由此確定這一定是我喜歡的故事。
? ?《第七天》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用荒誕的筆觸批判了顯示世界中的黑暗現(xiàn)實。書中講述了一個人死后七天的所見所聞,通過七天的游走再現(xiàn)了社會的小細節(jié),展現(xiàn)了多種情感的聯(lián)系。看完這本書我生發(fā)出了很多的體會與感悟。
? ?這本書的很多地方凸顯出了社會的黑暗。書中的人物李月珍在買菜回家的途中看到了河中飄著的27個嬰兒的尸體,于是便將此事告到了媒體那里,由此揭露出醫(yī)院因治療失誤將27個嬰兒當做醫(yī)療垃圾扔到河中的現(xiàn)實。而李月珍最終卻喪命,而她的家人收到的還并不是她本人的骨灰。這其中夾雜著政府的黑暗、醫(yī)院的隱瞞、各種利益的爭奪。又比如,譚家菜館的老板譚家鑫心酸的告訴主人公,雖然他的餐館看起來賓客很多,可是早已入不敷出三個多月,因為政府官員來這兒吃飯每次都會賒賬,然而他并沒有什么反抗的機會,即使有也不會有什么效果。這一個小小的現(xiàn)實又展現(xiàn)出政府的黑暗和社會的不公。書中批判現(xiàn)實的地方很多很多,展現(xiàn)出了社會的現(xiàn)狀。
? ?然而,我在這本書中收獲的不僅是社會的現(xiàn)狀,給我更多觸動的是每一個人物在死后進入到另一個世界的狀態(tài)和獲得。書中的最后部分描述出了這樣一個世界:這個世界中的人都是死后沒有墓地的人,他們有的人肩膀上帶著黑布,寓意著自己為自己默哀。他們在這里生活,在這里腐化。這個世界并非我們傳統(tǒng)所說死人呆著的黑暗的世界,這個世界是真正的天堂,是猶如桃花源般的存在。這里有樹木,有森林,有河流,有陽光;這里的人雖來自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死亡原因。可是來到這里大家無比的團結(jié),如書中最后大家送鼠妹到殯儀館的場景就十分令人動容。這個世界中人們可以回顧自己的一生,可以看到自己未知的秘密,看到生命中曾被掩蓋的感動,這是一個如初的世界,因為這樣一個世界中的自己十分美好。
? ?我們的生命中總會有這樣的世界存在并顯現(xiàn)在你的面前。當我們把這個世界放到自身和現(xiàn)實中,而不是小說中的時候,這個世界的來源也會不同。這個世界可能不再指代死后的世界,而是我們的精神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我們對生活懷揣著一份希望,我們不在不在不必要的事情里掙扎,我們珍惜當下,我們懷著真誠與善意對待身邊的人,我們用細心裝點生活,我們懂得觀察身邊的美好與感動,于是這樣世界或許就已在無形中建立。我們在這樣的世界中生活,在這樣如初般的世界里積淀自身,最終成為一個足夠溫暖的人。
? ?存在如初的世界,用現(xiàn)實擦亮我們的雙眼,用情感牽起我們的溫暖,讓我們感受到這個糟糕卻又充滿希望的世界。畢竟我們明白那個普通現(xiàn)實世界中發(fā)生的一切也并沒有糟糕到連回憶都那么令人不屑一顧,我們要做的就是圈住其中的美好。會有那么一個世界存在,幫你挑選,幫你過濾,讓你沉靜,最終記下生命中的感動,讓你日后想起仍能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