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產期還有一個月的時候,林娟決定休產假了,原計劃是上班到最后的,大多數過來人都是這么建議的,為寶寶出生后節省假期,因為那才是最需要媽媽的時候。但是林娟是有顧慮的,婆婆過來一個月了,雖然倆人相處沒有問題,但是媽媽負責做飯,婆婆無事可做,每天倆老人低頭不見抬頭見,白天就兩個人的相處模式讓她有些擔心,萬一出了摩擦對誰都不好,于是她決定提前休假了,目的是回家緩解一下,有她在的時候至少家里有個潤滑劑,秦亮也很支持,他更不放心林娟大著肚子擠地鐵,倆人商量好了就交接工作回家待產了。
休假后,林娟每天在小區散步,媽媽現在很獨立了,自己吃完飯會繞著小區走幾圈,婆婆還是很依賴的,晚飯后她跟林娟一起出門,每次走著走著就遇到媽媽,然后叮囑一句就各自走各自的,所以小區里面很多人都搞混了角色,以為媽媽是婆婆,婆婆是媽媽,雖然從長相上不易混淆,但是這種行動來看,確實跟婆婆更親近一些。
待產的日子有些焦急,恨不得小家伙趕緊發動,她為了給婆婆找點事兒做,提前買了許多小衣服小襪子之類的,每天洗洗曬曬的,總感覺新的生命會洗刷眼前家庭籠罩的悲傷氛圍,讓她特別期待。然而越是著急,寶寶越是淡定,眼看預產期即將過去,寶寶沒有發動的意思,很多鄰居建議說不如剖出來吧,可以提前一年上學,過了八月就得晚上一年了。林娟積極地坐著準備工作,每天散步加爬樓,希望順利地生下寶寶,她是堅定的順產主義者,認為只有經歷正常生產過程的寶寶,才能更好地抵御外界的風險,適應這個全新的環境。但是對于上學論,她其實不是很在意的,寶寶自然發動最好,如果她選擇九月份出生,那就遂了他的愿吧,晚上一年又怎樣,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我希望他多一年的童年生活。
八月底的時候,接到白寧生娃兒的消息,順產一枚小公舉,但是產程較長,中途吸入羊水,肺部感染了,寶寶生出來就被轉院了。白寧打電話的時候哭哭啼啼,老公去看過寶寶,還不讓接回家,她生怕寶寶吃不好,自己又掌握不好吸奶的方法,堵奶嚴重發燒,如果不是疏通及時,差點乳腺炎了。
林娟好好安慰了一番,勸她不要著急,好好坐月子,寶寶在醫院肯定安全,主要是她要保護自己的身體,產后這么虛弱不能總是哭,老人都說月子病會跟一輩子的,巴拉巴拉一通說才掛了電話。
掛完電話,她才想起白寧說寶寶在醫院喝的是奶粉,沒有吃到初乳。林娟建檔的醫院是提倡純母乳喂養的,醫生產前課程的時候說過,住院生產的期間不允許帶入奶粉,寶寶生下來第一時間和母體接觸,鍛煉他的吸允能力,母乳是寶寶最理想的食物,任何配方奶都無法媲美,吃母乳可以增強寶寶的免疫力,降低過敏現象,對產婦本身也很好,同時可以增強媽媽和寶寶之間的感情交流,提高寶寶初來乍到的安全感。對此林娟是深信不疑的,雖然準備了一小罐奶粉,但是堅定地認為寶寶喝到初乳才是最好的。
8月31日,寶寶還是沒有發動,林娟笑著拍拍肚皮,原來你是個不愛上學的娃兒,為娘就成全你吧。直到現在林娟也不知道肚子里面是公子還是公主,現在醫院B超室里都大大地字體寫著:禁止非醫學用途進行性別鑒定。偶爾有特別想知道的孕婦跑去問醫生:您覺得我家將來穿粉衣服還是藍衣服呢?醫生都會撇撇嘴說,想穿啥穿啥,跟我有什么關系。林娟隱隱覺得里面是個女孩,就是直覺吧,但她沒有特意地去花錢看性別,覺得多照一次B超對寶寶不好,最重要的是什么都愛,當然她知道婆婆和媽媽都希望是個男孩,老人的觀念不好改。
9月5日,預產期已經過了一周,醫生說明天如果不發動就住院催產吧,林娟和秦亮辦理了住院手續就回家了。下午六點鐘的時候,林娟在廁所喊了一聲,老公,我見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