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想分享一個生活在二線城市、進入而立之年依然單身、視現有婚姻制度為糞土、畢業院校和學歷說出來挺有面兒、為國家單位服務賺不了幾個錢兒,被欲望裹挾又想凌駕于欲望之上的小人物的一點生活碎片和其中的感念。
二十幾歲正值青春大好年華的時候,每個人都暢想過自己的30歲會怎么樣,會在哪個城市生活,會不會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大部分人在探索這個可能性的過程中走入了婚姻,既而猝不及防地被淹沒在生活的瑣碎中,似乎這是生命理所應當的安排。那些逃離在安排之外的同行者,就變成了掉隊者,甚至是失敗者。在多元文化發展的今天,這樣的偏見依然牢固、堅硬。
我試圖逃離,又被拉回來,因為人有更大的軟肋。你無法放任親人在這其中遭受痛苦,即便這痛苦不見得代表著正確。我愿意讓親人在現有的認知和價值觀下依然順遂生活,感受幸福快樂,這是我面對親情的最大善意。我想這會成為我2017年的生活基調,有所妥協,有所堅持。
讓親情的欲望駕馭我,我選擇繳械投降。
失戀,失意。心理學家說,任何一段感情被剝離,無論是主動方和被動方,都會感受到痛苦。我的切身感受是,的確有,但更多地是一種不習慣和生活節奏被打亂的不確定感。當你漸漸走出來,你會學著去感恩生活的賜予,把好的不好的經歷都看作禮物,因為一是你能從盲目的感情中跳出來重新審視自己,更深刻地認識自己;二是與這段感情相關聯的友情也會顯示出其價值;三就更為重要,你會想變成更好的自己,遇見更好的人。
這是愛的沖動,源于生命最本初的欲望。
還有一些欲望掩埋在平淡中。比如30歲生日的時候,沒有狂歡,如往常一樣度過一天;平日不再往人群中湊,更多的時候愿意自處;慢慢接受自身的平庸,做不了大事、不經常被人捧著,淹沒于茫茫人海也漸漸坦然。
但對生活還有想法。跨年夜那天,我一個人走在成都一環路那所我畢業兩年的學校操場上,想著17年總該做些事讓生活有所變化、也更可控。確實有很多想法讓我很激動,好像彼時操場上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們也變得有魅力起來。我要嘗試慢慢去做,去實現。這個微信公眾平臺就是第一步,希望能借此做更多分享。
暫時磨叨這么多。總之不要懼怕欲望,讓它內斂,也讓它升騰,甚至借個地兒讓它釋放。我們現在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