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命沉思錄》是一部非常有趣而充滿大智慧和深刻哲理的關于生命的感悟之作,隨手翻開幾頁,便被書中精彩美妙的解讀深深吸引住,忍不住一口氣讀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時寒冰
? ? ? ?一本純醫學的書,不適合非專業人士閱讀;一本純哲理的書,讀來晦澀,難懂;一本純文學性的書,或許以前喜歡,有那種寧靜和遐想,然而此時凡是脫離現實的需求,都視為幻想。亦不能沉靜其中,總會帶些功利性,因為人需要活在當下。
? ? ? 或許正如,曲黎敏所問:“生命能否以一種沉思的方式、以一種文學的方式,來詮釋和解讀?在冷漠的現實中,尋找些寧靜的沉思,關于生命、關于命運、關于生活的智慧、關于存在的詮釋。 以此來慰藉心靈和宇宙的融合,直至天人合一。
? ? ? 人可以死于疾病,但人不可以死于對生命的無知。生命如此炫目、美麗,我們干嘛沉溺在病痛的掙扎中,沉溺在刀槍劍戟中?
? ? ? ?生命的完整性應該是因愛而生,因幸福和成就而存在,最終有尊嚴而逝。如果因痛苦而生,因饑渴溫飽而存在,最后再在疼痛恐懼中死去,那將是多么令人氣餒而悲痛的事情。 有些東西注定是無法顛覆的,比如衰老,和死亡。所以,在追求的名利過程中,我們需明白,人生除了夢想和詩意外,還需要一顆云舒云卷、花開花落的心,去面對未知,面對自己,理解生命的內涵。
? ? ?王家衛這樣說道:“人的一生是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的過程。”
? ? ? 讓我真是認識曲黎敏的不是她普世度人的養生醫術,也不是她對生命的沉思的學識,而是她愿意像個孩子那樣心無旁騖地開心地玩兒著成長,對于學問,她并不認為重要,重要的是學問能否讓自己成長和從灰暗的現實里得到救贖。
? ? ? ?曲說:“我非常討厭‘養生專家’這個稱謂。其實我更喜歡《史記》《道德經》《詩經》等,但醫道確實是個基礎,而且《內經》慈悲廣大。凡‘家’都有局限性,非要稱‘家’的話,最喜歡‘玩家’。 ”玩家,才是生命中最大的贏家,有多少人走不出思想的禁錮,看不透生命的沉靜。
? ? ?亞里士多德說: “哲學應該從醫學開始,醫學最終要歸于哲學。”現代人,治病易,度人難。無論如何,如果醫藥能夠解決人的全部問題,這個世界就不再需要哲學和宗教。人不只是身體的層面,還有心靈的層面,更有靈魂的層面。
? ? ?有個朋友幾乎每晚上都會聊幾句,曾問我,夜深未眠不曾感到寂寞縈繞,何以寒單獨影度過春秋日月?我用孤獨而非寂寞應答,寂寞是被動,是不得不接受,是無可奈何,只能接受現實的隨波逐流。孤獨是主動,是自已愿意的營造,是不理會他人的是高姿態。
? ? ? 讀完曲的沉思錄,我發覺這樣的應答欠妥,我還沒有高尚到可以自己愿意營造孤獨的境界。最多也只能算是在《沉思錄》的第五章生命高潮中第三小節 學會享受孤寂,寫道:“凡‘大’者,必孤獨。… 但這種“大”有時你受不起,有時讓你害怕。…靜靜的審視自己,如不行,先回到人群,…等待自己靈魂強壯與完美,直到有一天你以孤寂為美,你開始享受‘大’帶給你的遼闊…。”這樣的回答,對我而言,應是正解。于她而語,或一笑或無言。
飛霜輕,流一空光明;雪無心,落一空瓊樓影;
琴聲吟,動幾弦幾柱罔然此時情。于書感,于人情,于生命沉思……
公眾號:星星點辰
微博:@星星點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