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曼學習法
費曼學習法的具體步驟,很簡單,就四步:
1.確定學習目標;
2.模擬教學學習法;
3.回顧;
4.簡化。
確定學習目標
很簡單,預習、復習的過程中,翻到課本某一頁,一個重要的、從沒見過的新術語新概念跳出來了。拿出一張白紙,在頁頂記下它,這是你想要學習的概念。
第二步,重要的概念劃出來了:現在你要動手去學習它。怎么學習最有效率呢?
教學
你要模擬自己是一位老師,面前坐著一個小白,正望眼欲穿地要聽你講解這個概念。
你翻閱書籍,參考資料,聯系上下文(就好像老師備課那樣),在這張白紙上寫下這個概念的解釋要點,然后默念——也可以說出聲來——把這個概念的意義,用你自己的話,一字一句闡釋給你面前的那個小白聽。
卡殼了?不會講?自己也有不明白的部分?沒問題,這是很常見的,不要灰心。
回顧
把在第二步中,遇到的問題,解釋不順暢的部分,自己也一知半解的部分記錄下來,統統記錄下來,隨即,用第二步的模式,逐步把這些部分闡釋清楚,梳理清楚。
這是一個降解的步驟。舉個例子,你現在要學習的概念是“干細胞”,把這三個字寫下來,你在下面給出了干細胞的闡釋:原始且未特化的細胞,它是未充分分化、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的潛在功能的一類細胞。
但你不明白什么是分化,那好,把“分化”、“特化”寫下來,繼續分別闡釋:
分化:分生組織細胞發育成細胞、組織、器官、乃至整個個體,或者由其幼年至成熟的過程中,在生理上的、形態上的改變。
特化:由于功能、潛能、適應力等方面的限制,導致細胞、組織、器官、乃至整個個體的結構上的改變,使得個體能針對某種功能具有更大的效益。。
……
這樣下去,你一定會得到最初學習目標的解釋。
OK,我們得到了目標概念的闡釋,但是這還不夠,要再想想:這個闡釋,可以再簡單一點嗎?對于小白來說,容易理解嗎?
簡化
一個技巧:類比。
對于完全不懂生物學概念的小白來說,“原始且未特化的細胞、未充分分化、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的潛在功能的一類細胞”可能太過于抽象,不如舉個類比生活的例子:
一塊面團,濕潤時它可以捏成各種形狀,捏面團的過程是分化、特化的過程,捏成的成品,就是各種組織細胞,而最初的面團,就是干細胞。
這樣一來,即使是小白,也能聽懂了。
你可能會問了:“這個概念,我明明是懂的,何必要簡化到這種程度呢?”
不,這是有必要的。這種類比可以讓你的理解更為牢固。早有實驗證明形象思維在學生技能學習上的促進作用,此外,它還能提高人們的創造力,特別是在新穎性方面。
愛因斯坦在一封信中回顧自己在思考一些物理學問題的經驗的時候告訴對方:有時他的思考不以數字、字母為載體,恰恰用的是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