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多少父母和子女,明明深愛著彼此,卻漸漸的他們之間的距離像是隔了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想靠近卻又互相推開,想相擁,卻相對無言。————前言
1.? 從我慢慢長大起,我和父母的距離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拉扯得越遠了。不想過多的和他們交流,見面也就只是簡單的幾句生活瑣事,剩下的就是各自彼此的獨處。一個人待在自己的房間,后來慢慢的很少和他們在客廳看電視。不再和他們分享生活中的趣聞樂見,也不談及工作上的點滴。好與不好,總覺得沒什么好說的。
? 我們的距離或許不是代溝所描述的,我也曾思考過,曾經那個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護我和我媽的那個男人,現在竟然那么滄桑。看著以前他們意氣風發的照片,就好像剛出來工作的自己,滿腔熱血,眼睛里閃爍著對這個世界無盡的向往與憧憬。盡管前路未知,也依然不忘初心,昂首挺胸的向前。
? 不知怎么的,我越來越不愛打電話給他們了,我討厭那種無聲的安靜,除了日常的關心,我們真的好像沒有什么共同的談資了,一開口,卻忘記要說什么才好,我深深的體會到和父母的距離,那種除了相隔千里的遠方外,卻是心靈深處無法觸碰到的屏障,我們急切的靠近對方,卻又害怕受傷。我們彼此安好,卻又從未淡然。
? 2.一直覺得獨處挺好的,一個人挺自由的,我很享受自己的這份孤獨。現在,一個人的時候,我每每想到我父母,他們一個人的時候干些什么呢,天天看電視也會膩吧,一日三餐吃些什么呢,是否也有想和我打電話,拿著手機卻遲遲不撥號,翻著相片一次又一次。
?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房間是什么時候,小鳥在電線桿上嘰嘰喳喳熱鬧的場景,屋前剛種了哪些新的植物,它們是哪些新成員,什么品種,會開什么顏色的花,這些都沒有說起過了。突然覺得好陌生了。是那種熟悉的陌生。我越來越理解父母了,越來越了解成年人的世界,孤獨,空洞,迷茫,這些所謂的形容詞。就像我孑然一身在外一樣,一個人走在街上,繁華似錦,但卻與我無關。走進商場逛逛,門店銷售員那種不屑的眼神,讓我憋著通紅的臉倉皇而逃,我真的是不與他們為伍,我或許也不配與他們為伍吧。
? 后來工作越來越忙,加班,也越來越充實。看著現在生活中的物品價格,想起小時候幾毛錢的糖果,幾塊錢一斤的豬肉,是時間走的太快了,還是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了。總是想懷念過去的日子,小時候的無邪,童真,還有爺爺叼著一支旱煙的樣子,奶奶叉著腰在門前扯著嗓子喊吃飯的神情,自在,怡然。上世紀的老人都是苦過來的,特別是物質匱乏的年代,也是那個年代塑造了他們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品質。
? 3.有次,我打電話跟我爸說起這個事情,他淡淡的說了句,“你和我們真的很少這樣子說過話了,讀書的時候,一件很小的事情,一件很平淡,或者搞笑的事情你都要跟我們說個半天,自己還笑個不停,我覺得你沒有以前那么快樂了。”躊躇,是啊,何止是我,我們彼此也沒有以前那么快樂了吧。在那刻,我才明白父母對于我的定義,“愛”在生活中重要的涵義。是多久沒有關心,沒有陪伴了,我們之間溝通的橋梁是怎樣長滿青苔,導致我們每每都詞不達意。就這樣陌生的像插肩而過的故人,只意會眼神,卻再無言語的訴求。
? 掛完電話,我坐在書桌前,發呆。想起我爸送我第一次生日禮物,一個手表。那還是我上學時候給我買的,現在我仿佛在那個禮物的背后看到了對于我更深刻的意義,于父母,兒女的存在,于兒女,父母的存在,在這個變化萬千的世界,稍縱即逝的時間給我們一記狠狠的耳光。
? 4.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到,越長大,越覺得快樂是那么難得。在下雨天,在濕噠噠的空氣里,抬頭看著天空,還是不開心。莫名的不快樂。走走散散的不同個體,就好像也要滿天閃爍的星星,可惜光亮有限,可惜它們不會流淚,不會說話,不會傾訴。只是心情難過的時候,就不出現,躲在云層里。隨著云層的若隱若現,不管是否有人看的見,難過悲傷都是風的宿命。
? 我思考了很久的一個問題,搞不清楚為什么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總是疏遠又親密,總是喜歡被在乎有時卻又嫌自我空間太少。對我自己來說,自己的早些年是任性和貪心并行的日子,任性的不斷向父母,朋友,愛我的人索取,越來越想要太多東西,那時候委屈的覺得,怎么生活中怎么那么不如意,怎么身邊的人,總是變來邊去,卻不想,變化的也是自己。關于貪心,我渴望成為別人眼中那種“優秀”的人,一直想模仿別人的生活,背上自己的單反,流連于不同的城市,在大學的寒暑假去支教,去自己最想去的地方,有自己的信仰。可是生活是真的殘忍的,找不到自己內心的活法,自始至終也是不快樂,在追尋的道路上,我迷茫的抬頭看天空,藍天,白云,可是如此的天氣,心情卻打不開窗戶。夜晚,群星璀璨,彎月掛在樹稍,夏間的哇叫,蟬鳴,清風徐來,都是一副渾然天成的景向,卻沒心思去欣賞。
我想通過心理和哲學上的探索,去找到自己的內心所求,所要能夢想的生活。后來在時間的慢慢的累積,自己越來越過得通透,獨善其身的自我沉淀。是的,人常說順其自然,對我來說,還有另一半的成全,獨善其身,順其自然,就是自己人生的活法,無憾,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