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是邏輯感,而不是邏輯?因為邏輯比較復雜,本身就可以寫一本書了。我們不討論邏輯,我們只想讓別人感覺我們的話比較有條理,而不是“完了還有……完了還有……”每天我在餐廳點菜的時候,看到我前面點餐的人完全沒有邏輯,沒完沒了,我總有想K.O.他的心……
簡單的來說,我們經常跟別人說話的邏輯表達只有2種方式,即總分總和線型邏輯。
總分總邏輯:這個非常簡單,舉例如下:
《西游記》的故事里,講了4個主要角色,他們是:1、孫悟空,2、唐僧,3、豬八戒,4,沙和尚。就是這四個人,完成了去西天取經的故事。
線型邏輯一:5W1H,用于講故事,即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就和小學生作文一樣,舉例如下:
北宋末年,朝政腐敗,官逼民反,以宋江為首108個英雄好漢都被逼上山東梁山起義。但宋江的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改變了一切,原本風起云涌的農民起義就這樣歸于平靜了。
線型邏輯二:講程序,今天我們要把大象放進冰箱里分三步,第一步,打開冰箱門,第二步,放進大象,第三步,關上冰箱門。
線形邏輯三:PEEP,用于演講或寫作文,通常用:1、總述,2、故事,3、感悟或寓意,4、總結。這樣的線型邏輯。
比如,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話題是“以身做責”,什么是以身做責呢?大家一定聽說過“曹操馬踏青苗,割發代首”的故事吧?……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后我想說,只有……才是以身做責。
線形邏輯四:講道理,通常用WHY,WHAT,HOW邏輯,舉例如下:
為什么我們要學習商務禮儀?什么是商務禮儀?商務禮儀應該如何做呢?
線形邏輯五:講東西或景物,主要是用我們的六種感覺: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直覺(線型邏輯,從遠到近的順序)。
舉例如下:遠遠的我們看到一座青翠的山峰,傾聽到了泉水的聲音,才知道這里有清涼的泉水,輕風微醉,泉水甘甜,我感覺這里如同天堂一樣……
線形邏輯六:遞進邏輯ORID,焦點呈現法,(O實踐-客觀事實、R感受-客觀反射、I意義-事實分析,D行動-基于事實的下一步行動),從感覺到計劃的遞進,即我看到了什么現象?這讓我感覺到了什么?這讓我領悟到了什么?未來我打算如何做?
舉例如下:我們相處了2年了,彼此的印象都很好,我感覺我們非常適合在一起生活,我們結婚吧!
另外,在語言的表達里,多說邏輯感強烈的詞語,常用的邏輯表達方式如下:
1、因為……所以……(因果關系)
2、之所以……是因為……(果因關系)
3、首先……其次……再次(從重到輕)
4、問題、答案法(一問一答)
5、第1、第2、第3(有序描述)
先到這里,休息,休息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