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
? ? 一次出門旅行,在酒店的大堂,看到這樣一幕:大堂經理交待前臺工作人員事情,經理反復地說了幾次,我們這些旅客都聽明白了,可前臺人員卻一直沒有聽明白。我站在旁邊,心想:“經理該生氣了吧!”然而,事情并沒有如我想像的發展。只見經理更加走近一步,柔和地喚了一聲工作人員的名字,說道:“可能是我沒有說清楚,我再給你講一遍,你再用心地聽,好嗎?”這次,前臺人員馬上明白了,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 ? ? 經理那柔美的氣場,那氣定神閑的狀態,那不指責不埋怨別人的過錯,反而先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的態度,仿佛炎炎夏日的一股清泉,讓我們這些焦躁的旅客倍感舒適繼而迅速地安靜了下來。
? 二:
? ? ? 鄰居有一對夫妻,年輕的時候,男人脾氣很暴躁,女人常常受氣。等到老年時,男人得了老年癡呆癥,完全依賴女人照顧時,女人卻沒有像男人那般粗暴地對待他,而是如同照顧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嬰兒般,每日細心地喂食、細心地清洗身體,在風和日麗的日子里推著出去散步。鄰里們對此很是不解,遂問道:‘“他以前對你那么不好,你為何還要對他那么好呀?”
她回答:“我對他好,只是因為我高興這么做。無關其他。”
? ? 一句簡單、樸實的語言,卻讓人明白,原來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好,并不應該計較其他。
佛陀教導我們要布施,說的是一個人要歡喜地給予,而不是給予之后一定要別人對你好,要得到別人的回報。我們付出了,我們能夠讓自己的身心愉快,這何嘗不是對自己最好的回報呢?
? 三:
? ? ? 有一個學期的開學初,去接小孩放學,看到一個老師正在批評一個學生,學生的家長隨后到達。老師把學生所犯的錯誤跟家長說了一遍后,這位家長深深地給老師鞠了三次躬,誠懇地跟老師說道:“老師,對不起,都是我的錯,是我沒有把孩子教育好!”這位家長并沒有像平常所見的一些家長那樣,去訓斥孩子,可是,孩子在一旁看著自己的媽媽給老師鞠躬,臉上立即有了自責與愧疚的表情。等到期末時,看學校的優秀學生光榮榜,竟然有這個小孩的照片。
? ? 原來,謙卑地承認自己的錯誤,便可帶領另一個生命重新煥發光彩,走向更美好的歷程。
? ? ? 四:
? ? ? 紛擾塵世里,很多人遇事總是往外推,怪別人犯錯,怪外界對自己不夠好,怪外界讓自己受挫,而自己的幸福也交由外界來掌控。如此,便越來越不幸福。
其實,試著對外界要求低一些,像那位大堂經理,像那位普通的鄰居女人,像那位學生家長,用一顆誠實與內省的心,去承擔、去布施,去創造自己與周圍世界的和諧與發展,如此,生活便如同花朵般精致、美好!
作者:盧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