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艱難的那一年,將人生變得美好而遼闊”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也是因為這句話被《島上書店》吸引的,也許你也正經歷了最艱難的一年。
主人公費里克斯在書里說,讀小說需要在適合它的人生階段去讀。記住,瑪雅:我們在二十歲有共鳴的東西到了四十歲的時候不一定能產生共鳴,反之亦然。書本如此,生活亦如此
對于這一點,我深表贊同。書中蘭比亞斯警長說了這樣一句話:“生活中每一樁糟糕的事,幾乎都是時機不當的結果,而每件好事,都是時機恰到好處的結果。”是的,如果換個時間,早一點或者晚一點,我都不會對這本書有任何的興趣。就像你生命中遇見的所有人,都是你該遇見的人,早一點晚一點都不行,絕非偶然,他一定會教會你一些什么。有的人給你痛苦,有的人帶給你成長,不管怎樣,感謝這些人的出現,讓你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A.J.費克里,人近中年,在孤島上經營著一家獨特的書店。然而,命運從不眷顧他——愛妻去世,家中最值錢的寶貝《帖木兒》被小偷盜走,他的生活窮困潦倒,無人關懷,猶如荒草叢生的孤島。就在此時,一個被棄女嬰闖入了他的生活,讓他開始熱愛和關心周邊一切,將身邊人的命運緊緊的聯系在一起,并完成了各自的救贖與新生。
這本書比較特別的地方在于每一章的標題都是一本書的名字,但文章對所引用的小說的內容只字未提。但仔細研究會發現章節的主題與引文的主題往往相似或者完全相反……并且正文中,每本書的標題下面還帶著一段文字,但卻不是對書的介紹,只是一個父親寫給女兒的信,極其簡單的說著書里面的故事。這樣的文章構思和技巧,至少還是眼前一亮的
說實話,《島上書店》并沒有像《解憂雜貨鋪》那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節,也沒有《追風箏的人》那樣感人至深的內心救贖,但又讓人很容易跟兩者進行對比,相比來說,它顯得非常的平淡,情節設定大多都會在讀者的意料之中,甚至結尾也難逃俗套的給主人公一個癌癥死亡的結局,難免讓人有點唏噓。
但一個世外桃源一般的愛麗絲島、一個有著獨特品味的書店還有愛的故事的延續,這本身已經是童話般美好了。我們每個人都有最艱難的一年,我們時常接受失望,又不斷地重整旗鼓。一個失去了一切的人,如何重新找到牽掛、愛情、歡笑,以及一切美好的生活?一個被棄的女嬰瑪雅,給費克里帶來生命的第二次機會,讓他學會了愛,并不斷的與外界發生交集,開始熱愛這個世界,并重新找到愛情。
正如文中最后所說“我們的人生,不全是長篇小說,也不全是短篇故事,會成為一部人生作品集”不要急著讓生活給予你所有的答案。有時候,你要拿出耐心等等。即便你向空谷喊話,也要等一會兒,才會聽見綿長的回音。
寫作和閱讀的作用就是可以自欺和欺人,既然這樣不防再自欺一下,比如:永遠相信美好的的事情即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