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問今年暑假最受關注的電影。
答案不一。
但Sir敢說,許多人會提到它。
如今,距離上映只剩下一個月。
對于這部有人說“神坑”,有人說“神作”,關注與爭議并存的作品。
顯然,一篇文章是說不完的。
所以,Sir今天特地邀請好基友@羅罔極,從另一個角度解讀。
為什么《大魚海棠》成不了革命性的偉大作品,羅同學依然愿意挺他。
文 /?羅罔極
毒舌電影獨家專稿
《大魚海棠》定檔7月8。
據說這部動畫電影,反復跳票長達十二年。
我已經忘記,自己第一次關注它是在多久以前。
但七八年,肯定有了。
在談論《大魚海棠》之前,我想先說說——
動畫在我眼里是個什么概念。
讀過我以往文章的人都知道,我從小癱瘓在床,自從幼兒園肄業以后,幾乎就不再出門。
我兒時的一大愛好,就是看電視上播的動畫。
后來長大一點兒,有了電腦,就通過網絡看動畫(現今依舊)。
所以在少年時代,《火影忍者》《海賊王》《七龍珠》之類火爆的日本動畫,我就已經看過不少。
國產當然也看過。
但至今還能勾起我兒時回憶的國產動畫,并不太多。
都是不到兩小時的電影。
著名驚悚片《天書奇談》,嚇得我至今仍有心理陰影。
配音、原聲制作陣容逆天的《寶蓮燈》。
以及這部不朽神作,直到去年我還重看一遍的。
《大鬧天宮》
編劇蘆葦說過——
《霸王別姬》和《活著》拍出來的時候,我很高興,我以為中國電影終于起步了。可我沒想到,那竟是我們的終點。
而我認為,至少目前為止,《大鬧天宮》就是中國動畫的終點。
《大鬧天宮》拍攝于1961—1964年,它獲得過的無上榮耀我不想再說。
再此之后,動畫產業每況愈下。
尤其進入21世紀,99%新拍攝的國產動畫,恕我直言,都是垃圾。
早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就思考過一個問題:
國產動畫到底差在哪里?
《戚繼光》《雷鋒的故事》等等數不盡的反面教材,我就不說了。
挑一部能“扛大梁”的說說。
《魁拔》
《魁拔》系列電影曾被許多人認為是“國漫救星”。
意思很簡單,中國動漫的偉大復興就全靠它了。
結果呢?
上映三部全賠錢,第四部無限期延后。
起碼在商業范疇《魁拔》無疑是失敗者。
我之前一直想不通,既然《魁拔》拍得那么用心,賺了那么多情懷,為什么還會如此失?。?/p>
直到前天,我看了一部迪士尼的動畫神作,才恍然大悟。
沒錯,就是《瘋狂動物城》。
看《瘋狂動物城》的過程中,我笑傻了。
尤其是以鼩鼱致敬教父那段,笑到炸裂。
但炸裂過后,我有一瞬間忽然沉默下來。
我懂了。
《瘋狂動物城》為什么這么好?
因為文化。
這部電影,注入了大量的美國文化。
比如,這只不穿衣服的“自然主義”牦牛。
其原型無疑是美國六七十年代的嬉皮士。
而故事主線,是典型的美國夢。
兔子朱迪夢想成為警察,但父母以及周圍人不斷告誡她:“兔子是弱小的,不可能成為警察。”
然后編劇告訴我們,在動物城(美國),沒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兔子不但能當警察,還可以和狐貍“談戀愛”。
相信很多人都能看出來,除了兔子的美國夢,電影里還有一條主線。
反歧視。
“素食動物”其實就是暗指從歐洲殖民到美國的,所謂“先進文明”的白人。
而“肉食動物”,則在暗指所謂“野蠻文明”的黑人和印第安人。
《被解救的姜戈》劇照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瘋狂動物城》的文化背景,你可以去翻一下美國歷史。
我只想表達一點——
一部電影,尤其是動畫片(動畫片又稱藝術片),只要它講的不是外星生物,就最好給它注入一些文明特有的文化色彩。
比如,迪士尼、皮克斯、夢工廠的所有電影,都注入了美國文化色彩,所以我們一眼就能看出來它是美國的東西。
比如,所有看《火影忍者》的觀眾,都明白一點:
全世界只有日本人能拍出這個。
因為“忍者”是日本特有的文化。
《海賊王》就更牛逼了。
尾田榮一郎不但架空創造出一個世界,還把我們真實世界中各類民族的大量文化,融合進他所創造的世界里去。
所以,《海賊王》能賣到世界第一。
《魁拔》呢?
抱歉,它沒能體現出任何我們特有的文化。
整體畫面、情節都偏向日漫風格。如果看日語配音版,誰會認為這是部中國的電影?
而即便放在日本動畫堆里,《魁拔》也不過只能達到二、甚至三流水平。
這就是《魁拔》失敗的根本原因——
同時也是《大圣歸來》成功的根本原因。
誠然,《大圣歸來》在情節上,也屬于好萊塢三幕式劇作。
但它的好就在于,注入了大量我們特有的東西。
“孫悟空”之于中華文明的意義,我就不多說了。
電影里還融合了皮影戲、陜西秦腔。
最后大BOSS唱的昆曲《祭天化顏歌》。
就連作詞,用的都是詩經體。
我認為,這才叫“弘揚中華文化”。
這才配得起“中國動畫偉大復興”這八個字。
除了《大圣歸來》,其實還有兩個國產的正面例子可以舉。
《秦時明月》《畫江湖之不良人》
但現在我必須回到正題,說說《大魚海棠》。
這部動畫電影,我等了七八年。
當年看完預告片,我和一動漫QQ群的一群朋友聊天。
大家一致認為,《大魚海棠》會是一部不輸給宮崎駿的作品。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我不知道有幾人讀過《莊子·逍遙游》。
但有些跟風黑,僅憑預告片就斷定《大魚海棠》抄襲《千與千尋》。
依我看,實在可笑。
同樣的“抄襲”,也曾在《大圣歸來》上映時被人指出過。
混沌抄襲無臉男。
后來經過證實,混沌和無臉男的原型,都是取自中國的志怪古籍。
《山海經》
中日文化一脈相承,只不過,近年來日本把東方古典藝術運用到了極致。
而等到我們再拿來用時,就被某些無知者視作抄襲。
實在悲哀。
更有甚者,說《大魚海棠》抄襲南宋古畫——
女主角椿坐在海棠屏風前的一幕,背景屏風被指抄襲宋代古畫《海棠蛺蝶圖》。
照這個說法,鄧麗君的《但愿人長久》豈不是抄襲蘇軾的《水調歌頭》?
知道《千與千尋》里的鬼城場景取材自哪里嗎?
臺灣九份。
當然,版權問題只是個人拙見,僅供參考。
我也無心給誰洗白。
如今,許多年已經過去,那個動漫群也解散了。
我其實也不太相信《大魚海棠》會成為革命性的偉大作品。
但它起碼讓我看到,中國動畫的從業人員,還在試圖講中國文化。
我在預告片里所看到的,就如同當年的水墨動畫——
它是獨屬于我們東方人的一種藝術,是西方人斥資多少億,也很難做出來的東西。
《小蝌蚪找媽媽》
中國電影的脊梁骨是什么?
就是西方所沒有的,極為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比如李安的《臥虎藏龍》雖然在情節、人物塑造上采用了許多好萊塢技巧。
但它的內核,實際上還是中國古代制度觀念、儒道思想文化等等一些屬于我們華夏的東西。
我們其實不必刻意去模仿誰,更不必去迎合世界的口味。
我們只需要把自己血液里不斷流淌的,從炎黃開始一脈相承的那些東西弄明白了,世界自會為之震驚。
《大魚海棠》中借鑒的永定廊橋濟行橋
周深唱的印象曲《大魚》,想必大家已經聽過。
那么空靈,哀婉。
充斥著濃郁的東方氣息。
《大魚海棠》的內容,借鑒了大量的福建古建筑。(以下圖片轉自搜狐旅游)
如升樓:坐東朝西,寓意如日東升;后來也有人戲稱其小如米升。
把雕像化為動畫形象。
導演在法國得獎后,被采訪時說道:
我并不在意大家覺得我們像誰,我只關心我們創造的夢是否來源于我們靈魂深處,能否打動觀眾。
在設計上,我們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日本的許多服飾和風格,實際上跟中國唐朝時的風格很相似,我們對此不會避諱。只要是美的,真實的,有根的,就能打動人。
對我來說,我們大家都是一群仰望星空的孩子,無論是中國人日本人還是法國人,我們都會被靈魂中共有的情感打動。
《大魚海棠》復原福建土樓之王——承啟樓
中國的福建土樓有種夢一樣的神秘感,像是來自世外桃源。
每一個土樓里居住的幾百戶人家都是同姓的一個家族,設想一下,數百年以前的一對夫妻為自己的子孫建造了一棟土樓,他們生在里面,死在里面,世代在里面繁衍生息,最后子孫成群,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土樓既是族人的家,也是他們的堡壘,既是歸宿,也是枷鎖。
如今的很多客家人已經背井離鄉,到城市里生活。
我跟張春并不是福建人,但我們對福建土樓的超現實感著迷,而且《大魚海棠》本身就是一部關于家,關于自由的電影。
《大魚海棠》復原環極樓
不僅僅是宏觀的背景,還有極為嚴謹的細節。
比如,女主角椿的抽屜——
有陶笛、骨笛、香囊等物品。
佛教的對聯。
是色是空,蓮海慈航游六度;不生不滅,香臺慧炬啟三明。
椿手里的核桃鈴鐺上的花紋和陰陽魚一樣,看來它能隔空解鎖。
據說這是文玩核桃。它起源于漢隋,流行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從預告片來看,《大魚海棠》講述的,是一個關于報恩的故事。
神界少女椿為報答無名少年的救命之恩,反抗神界,沖破重重阻礙。
有人又要說:“還是像宮崎駿嘛!”
的確,宮崎駿的電影,很多都是關于少女成長的故事。
《千與千尋》
我想起嚴歌苓說過的話:“超級大師一般都以女性做主角,因為在以男性為主流的社會,女性更邊緣,她的情感一定有爆發點,有爆發力。”
在預告片里,我能看到椿的爆發力。
《大魚海棠》源起版預告
|長度:01分32秒|
十二年的磨礪,我相信不會白費。
僅代表個人立場。
我依然愿意挺它。